1 治疗方法
采用痛风清消颗粒(苍术、白术、黄柏、薏苡仁、白豆蔻、川牛膝、车前草、徐长卿、土茯苓、萆薢、重楼、山慈菇、蒲公英、金钱草、清风藤等十五味中药配伍组成) 10 g/次,2次/日,饭前半小时,温水化开药物,口服。以7天作为1个疗程,总共观察2个疗程。
2 讨论
本病的描述最早见于《灵枢》,而早在宋元时期,古代医家对痛风病就有了清楚的认识。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首次提出“痛风”病名,明朝张三锡《医学六要•痛风》云:“痛风即内经痛痹……今人多内伤,湿痰流滞经络,或在四肢,或客腰背,痛不可当。”明•皇甫中《明医指掌》中指出:“夫痛风者,遍身骨节走痛是也,古人谓之白虎历节风”。清朝张璐《张氏医通•崖痹门》云:“历节风痛,以其痛无定所,即行痹之属也。”江西省位于中部地区,长江中下游以南,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处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气候变化较大,生活环境潮湿,致使本地人易感受风、寒、热等邪气,外感湿邪,湿邪在体内留滞蕴而化热。江西省大量的痛风性关节炎病人属于湿热蕴结证。因此本次研究选择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病人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邓运明教授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发生是素体脾虚,饮食不节,脾运失健,水湿运化失权,湿邪留滞体内四肢关节,郁而化热成痹阻滞经络,而见关节红肿灼痛,久之甚至出现关节畸形,病理基础在脾虚,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虚为本,湿热痹阻为标,因而提出采用清热利湿与燥湿健脾并用治疗法则,痛风清消颗粒药物组成:由苍术、白术、薏苡仁、川牛膝、徐长卿、重楼、山慈菇等十五味中药配伍组成。方中白术、苍术共为君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薏苡仁、黄柏、白豆蔻、川牛膝四药共为臣药,加强苍白术燥湿利水之功;其中薏苡仁健脾渗湿,除痹清热之功效;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白豆蔻温中散寒、化湿行气;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消肿,引药下行使湿邪从下焦排出。车前草有清热解毒,利小便的功效;金钱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徐长卿活血、祛湿、止痛;再加土茯苓祛风胜湿;萆薢泌清别浊,祛风除湿;重楼、山慈菇、蒲公英、清风藤共同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消肿止痛。全方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清热化湿之功效。
基于本课题临床观察得到结果,使用痛风清消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以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病情,经过1至2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关节症状和生化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说明本治疗方法能较快地起到缓解关节症状、降低血尿酸、血沉和C反应蛋白的作用,而且临床使用疗效明显,无毒作用,患者依从性良好。可以看出邓运明教授运用清热利湿治其标,燥湿健脾固其本的标本并治治疗法则,治病求源治疗思想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痛风清消颗粒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