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论四妙散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9:14)

文章正文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慢性疾病,除高尿酸血症外临床可表现为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由于西药治疗痛风,副作用多,难以达到长期用药,而中医药治疗痛风,副作用少,尤其运用四妙散加减在临床上有很好的效果。本文将对四妙散治疗痛风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 痛风病因病机

    痛风属中医“痹证”、“白虎历节风”范畴,发病有痹病的特点,且患者多为“膏腴过分,酒食越度”之人。肥人多痰湿,又因饮食不节,起居不慎,兼夹外感风寒湿热之邪,由此内外合邪,错综复杂。

    陈桂华等在《名医类案痛风篇探析》提出“发病重内因,内因重正气”,强调气血亏虚在痛风发病的重要地位。他指出在《名医类案》中使用四物汤5 次、清燥汤2 次、补中益气汤1 次、加味归脾汤2 次、加味逍遥丸4 次、六味丸1 次、附子八物汤2 次、八珍汤1 次。他还指出《名医类案》痛风篇医案中,涉及情志7 例,从情志异常的角度阐述了痛风的又一常见病因,丰富了痛风的病因学说。

    秦亮甫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以辨证论治为根本,以气血为先,以脏腑经络为基础,痰瘀同治,脾肾并养,内外兼顾,调治结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提倡分期辨治。然而不管病因病机如何,认为痛风多由饮食失宜,过食肥甘厚味,湿浊内蕴,日久化热所致,被数医家所接受。痛风的发病机制,也多认为主要与湿浊、痰瘀、热毒有关。

2 四妙散治疗痛风的临床应用

    中医学认为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是喜食肥甘厚味、湿热内生、下注于足、或兼体虚、正气亏虚、脾肾不足,继而感受风寒湿邪、痹阻气血经络所致。

    刁本恕治疗痛风首重于清热除湿,而以活血之品佐之。《药性赋》云: “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若其肿甚,薏苡仁更不能少,用量可达100 g; 川牛膝活血破瘀,其性苦降下泄,又为引药,另加茵陈、郁金以除湿利水活血; 热甚再加黄连、( 焦) 栀子以苦寒泻火; 而大黄更为推陈出新之药。

    焦天才认为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局部和周围红肿热痛,尤其是疼痛剧烈,多因湿热蕴结所致。此期治疗,当尽快控制急性关节炎的发作,消炎镇痛,以减轻病人痛苦。治疗应以治标为主。给予内服清热解毒利湿之四妙汤合宣痹汤加减。秦亮甫则用长期经验证明,痛风发作期多由热毒炽盛,瘀滞血脉,闭阻经络关节所致。治宜清热解毒,利湿通络,方选四妙散加减。热盛者加连翘、忍冬藤等; 肿痛甚者加乳香、桑枝等; 关节红肿者加牡丹皮、赤芍等。所治痛风方中以二妙( 苍术、黄柏) 清热燥湿以除湿热下注之红肿热痛,两药相合清流洁源,标本兼顾,共为君药,川牛膝既助活血之力,又引诸药直达病所。全方共奏泄浊通络之效。

    田玉美治疗发作期的痛风患者,多用四妙丸加味,清热化湿,解毒消肿。方中黄柏苦寒沉降,长于清泻下焦湿热; 苍术辛散苦燥,但恐其辛温太过,反助热邪,故用白术易之,炒白术既可健脾以治本,又可燥湿以治标; 牛膝补肝肾,强筋骨; 薏苡仁甘淡凉,清热消肿,渗湿健脾,四药共奏清热除湿,通痹舒筋之功。

3 四妙散治疗痛风的药理研究

    根据痛风尿酸结晶增多,疼痛,炎症的病理特征,药理研究数据进一步分析更是有力证明了四妙散对痛风的疗效。陈光亮等分别给予高尿酸血症大鼠及由微晶型尿酸钠诱导痛风性关节炎的大鼠加味四妙汤,发现加味四妙汤能明显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中尿酸水平,改善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肿胀程度,降低关节浸出液中TNF-ol、PGE2 的含量,对痛风有明显治疗作用。

    黄柏对尿酸性肾病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尿酸,减少尿酸盐在肾小管沉积,下调TNF-α 及COX 一2 在肾组织的表达,抑制相关炎性反应,从而减轻肾脏损害,保护肾功能有关。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据《本草纲目》记载薏苡仁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现代医学认为,高尿酸血症80%~ 90%具有尿酸排泄障碍,徐家新等认为薏苡仁可能是通过增加尿酸的排泄而发挥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牛膝具有蛋白同化作用,所含昆虫变态甾体激素具有较强的蛋白质合成促进作用,牛膝阻止类脂质在血清滞留或渗透到动脉内膜,从而改变了脂质及瞟呤的代谢,最终达到降脂,降血尿酸,消除尿蛋白。牛膝总皂苷对MSU 致HUVEC 的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HUVEC 活力显著提高,接近正常细胞,在急性痛风MSU 致HUVEC 炎性损伤中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4 展望

    四妙散治疗痛风不管从实验研究还是临床实践上都得到肯定。但是由于痛风病因错杂,治疗方法也大相径庭,辨证论治或者基本方随症加减为治疗大趋势。在以后的研究里应尽量统一痛风的辨证分型,同时也应建立有效诊断标准来筛选有效中药和药量。在实验研究上,通过各种零散数据从结果证明了四妙散的功效,可却始终没有明确的机制提出,缺乏系统的实验分析,今后可从分子水平进一步深入探究。而在临床运用研究方面,研究基数不够大,缺乏全面性。可从增大样本容量着手,以中西医联合治疗为主,突出中医药特色。然而尽管各方面还需要改进,四妙散对痛风的治疗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在以后治疗痛风的领域还有极大的发挥空间。

 




上一篇:五仁润肠加味汤治疗痛风性肾脏病变伴慢性肾功能不全 下一篇:萆薢黄柏饮治疗痛风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