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嘌呤代谢长期紊乱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并可由此引起反复发作性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形成,其中以痛风性急性关节炎为最常见。使用西药虽可降低尿酸、控制症状,但其不良反应较多、发生率较高,复发率高。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患者易于接受。
1 治疗方法
治疗期间控制饮食(予低热量饮食,避免高嘌呤饮食),大量饮水(日饮水量大于1500m1),禁酒,注意休息,避风寒。予口服四妙汤加味,拟方如下:黄柏10g,苍术15g,薏苡仁30g,牛膝15g,丹参10g,秦艽10g,泽泻10g,知母15g,桃仁15g,红花12g水煎服,每次1剂,分2次服用,连用2周;口服新癀片,每次2片,每日3次,连续1周;中药外敷,采用四妙散外敷,每日1次,每次4小时,1周为1疗程。
2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性关节炎已成为常见病,且发病率逐年增高。西医在痛风的治疗上尚无特殊方法根治,一般采用对症止痛、抑制血尿酸生成或(和)促进其排泄等。目前缓解症状的最佳药物是秋水仙碱,同时选用抗尿酸生成及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虽有一定缓解与控制症状的效果,但极易复发,疗效不稳定,且副作用较大,如它可能引发患者胃肠道、肌肉和周围神经等发生病变,还可能导致脱发、皮疹和肝损伤等。特别是近几年,有报道声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达50% 一80%。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风湿热痹” 范畴。多因进食膏粱厚味,伤及脾胃,运化失健,湿浊内生,郁久成湿热。湿易趋下,再加外邪侵袭,劳损而致气血不通,瘀血凝滞,阻塞经脉而致。病机关键为湿热瘀血阻滞经脉。治疗当以清热除湿、通络止痛。药理研究表明四妙散有明显的抗高尿酸血症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是促进尿酸排泄。方中黄柏味苦,性寒,能燥湿胜热,且祛下焦湿热;苍术燥湿健脾,使湿邪祛除不易再生;牛膝祛风湿,补肝肾,引药下行;薏苡仁利湿舒筋,主治湿热下注之症;秦艽有清热祛湿,通络止痛;丹参、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知母清热通络;泽泻利水渗湿。诸药相合,共奏其效。现代药理证实,丹参具有良好的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其中丹参酮通过提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起消肿抗炎作用,特别是抑制关节肿胀。秦艽中所含的秦艽碱甲能兴奋肾上腺皮质而实现抗炎作用。怀牛膝也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新癀片的主要成份是肿节风、田七、牛黄等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功效,它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抗炎作用即抑制尿酸盐引起的炎症反应,而达到消肿、止痛、退热的效果。
综上所述,四妙汤加味配合新癀片,四妙散外敷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消肿止痛作用,可以改善关节症状,是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安全、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