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为特点,常累及肾脏。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笔者采用自拟方痛风饮治疗痛风,收到满意效果。
1 治疗方法
采用痛风饮治疗。药用土茯苓30~ 50g,红花15 ~ 25g,桃仁15 ~ 20g,柴胡15 ~ 30g,枳壳15 ~ 25g,赤芍10 ~ 15g,丹皮10 ~ 15g,元胡15 ~25g,牛膝10 ~ 15g,地龙10 ~ 20g,钩藤20 ~ 30g,黄柏10 ~ 15g,苍术10 ~ 15g,泽泻15 ~ 20g。红肿热痛甚者加忍冬藤、石斛; 肿甚者加萆薢、车前子; 痛甚者加乳香、没药; 气虚者加黄芪; 阴虚者加麦冬、生地; 便秘者加大黄; 结节者加皂刺、穿山甲等。水煎服,1 剂/d, 150mL,早晚各1 次,疗程2 ~ 4 周。30 例均未服用非甾体磊抗炎药。均嘱患者低嘌呤饮食,禁酒,多饮水,多休息,防寒等。
2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热毒痹”、“痛痹”、“历节病”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素体阳盛,脏腑积热; 湿热蕴于中焦,加之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聚湿生痰,日久成瘀,阻滞经络,痹阻气血,则致关节红肿热痛。若再遇七情所伤,劳累过度,饮食不节,身受寒冷潮湿等,会使原已稳定之病情再度复发或加重。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常疼痛剧烈,部位固定,入夜尤甚,符合瘀血为患的特点,故活血通络为治疗痛风的关键,同时有热则清,有结节则以软坚,有虚补虚。方中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入胃、肝经,有利湿、解毒、利关节之功效; 桃仁、红花、柴胡、枳壳、牛膝、赤芍等活血化瘀止痛; 泽泻、黄柏、苍术等清热利湿解毒;钩藤、地龙清热解毒通络。痛风饮安全可靠,治疗痛风疗效满意,未发现毒副作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