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发病率日益升高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其急性发作时疼痛剧烈,长期反复发作可致骨质缺损破坏和关节畸形,甚则肢体废用,后期还可引起尿酸性尿路结石、尿酸性肾病与肾功能不全等危害。且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等的发生相关,其防治工作正逐渐受到重视。而目前对其急性期的药物治疗,主要是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及激素等,但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多,很多患者不能耐受,我科以白虎加桂枝汤加入苗药络石藤、大血藤、过路黄等组成痛风停汤,配合水晶膏外敷治疗急性期痛风,临床疗效满意。
1、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痛风停汤( 生石膏60 g,银花30 g,连翘15 g,薏苡仁30 g,砂仁15 g 等药物,加苗药三白棒15 g,大血藤15 g,络石藤15 g,过路黄15 g,岩黄连15 g 等组成) ,日一剂,分3 次口服,早、中、晚饭后1 h 各100 mL( 汤药由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药制剂室统一机煎) 。同时患部配合水晶膏( 生大黄粉、生黄柏粉各等分,研细芒硝占大黄、黄柏粉之2 /3,乳没粉适量,薄荷冰、冰片、凡士林调匀即可) 外敷: 根据肿痛关节面积大小,取纱布一块调敷水晶膏( 厚度1 ~ 2 cm) ,常规消毒皮肤后盖贴于患处,绷带包扎,一日一换。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 德国克林格制药公司生产,批号: H20100412) 口服,每次75 mg,每日1 次。两组均治疗10 d 判定疗效。
2、讨论
中医学认为急性痛风属“痹病”“历节风”范畴。本病的发生多由于患者素体阳盛,脾肾功能失调,湿浊热毒内蕴,复因饮食不节,嗜酒肥甘,或劳倦过度,起居不慎,情志过极等因素,致湿浊热毒流注关节、阻滞筋脉骨节,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其急性发作。因此对其治疗多集中在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活血化瘀方面。
我们根据急性痛风病机,以白虎加桂枝汤为主方,加苗药大血藤、过路黄、络石藤等组成痛风停汤。方中石膏、知母、桂枝清热疏风通络,甘草、粳米养胃生津,加苗药大血藤、过路黄祛风除湿,络石藤祛风通络、活血止痛,连翘、黄柏清热解毒、除湿通络。配合水晶膏外敷,药膏直接敷于患处,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经皮毛吸收,直接进入经络,在局部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理作用,达到祛风清热、泻火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且对机体无毒、无害,同时避免了服药过多对胃肠道的刺激,弥补了内服药的不足。内外用药,共达缓解症状,降低血尿酸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痛风停汤配合水晶膏外敷能明显减轻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及压痛症状,疗效优于双氯芬酸钠组。同时还能明显降低患者血尿酸、血沉及C 反应蛋白,其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方面,双氯芬酸钠为非甾体抗炎药,胃肠道等不良反应较多,而苗药痛风停汤配合水晶膏外敷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