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痛风性关节炎从湿痰瘀论治举隅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9:02)

文章正文

    痛风性关节炎( gout) 是嘌呤代谢紊乱及( 或)尿酸排泄减少使血尿酸浓度超过正常范围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 hyperuricemia)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该病相当于中医的“痹症”、“历节”范畴。《诸病源候论·风痹候》说“: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状肌肉顽厚,或疼痛,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痛风性关节炎的致病因素较多,但笔者认为湿毒内蕴,痰瘀互结,经络阻滞,气血不调是其发病的主要病机,给予清热除湿解毒、化痰通络、调理气血之法,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1 病例

    例1: 杨某某,男,38 岁。初诊日期: 2010 年10 月25 日。主诉: 左膝关节肿痛反复发作2 年,加重1 月。患者有“痛风”病史2 年,每遇劳累或饮食不慎时即发,平时自服美洛昔康、秋水仙碱、碳酸氢钠等药,虽能减轻疼痛,但反复发作。近1 月来左膝关节肿痛,服药无法缓解,行走困难,患处灼热,皮色红,便干尿黄,口干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专科查体: 左膝关节肿、压痛,皮温高。辅助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45mm/h,C 反应蛋白15. 85mg /L,血常规正常,肝功能正常,尿酸480μmmol /L,肌酐、尿素均正常,尿常规正常,肾脏B超示双肾结石。诊断: 痛风性关节炎。辨证: 湿毒内蕴,经络不通。处方: 四妙汤加减。药物组成:苍术15g,黄柏20g,车前子30g,独活20g,泽泻20g,徐长卿20g,蒲公英25g,虎杖30g,甘草5g,薏苡仁40g,川芎30g,秦艽15g,丹皮15g,知母15g,生石膏30g,白茯苓30g,广藿香15g,赤芍30g。水煎服,2 日1 剂,1 日3 服。服药6 剂后,患者自觉左膝关节疼痛较前明显缓解,皮色正常,皮温不高,舌质淡红,苔薄白微腻。辅助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10mm/h,C 反应蛋白2. 32mg /L; 血常规正常,尿酸550 μmmol /L。处方: 四妙汤合八正散加减。药物组成: 扁蓄15g,瞿麦15g,山栀15g,木通15g,车前子30g,滑石18g,甘草6g,苍术15g,黄柏15g,虎杖30g,川牛膝15g,薏苡仁40g,白茯苓30g,茵陈30g,萆薢20g,土茯苓30g。服药方法同前,服药6 剂后左膝关节疼痛症状消失,辅助检查:血尿酸252 μmmol /L。效不更方,继服4 剂而愈。

    例2: 曾某某,男,50 岁。初诊日期: 2011 年6月25 日。主诉: 多关节肿痛10+ 年,加重1 年。患者自述多关节肿痛,全身多处出现大小不一痛风石,溃烂,并有尿酸盐晶体流出,四肢酸软,行走困难,形体肥胖,大便常粘滞不爽,小便短赤而黄,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瘀点,舌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专科查体: 双手第Ⅱ-Ⅴ指近指关节、掌指关节肿、压痛; 双手第Ⅱ、Ⅲ指掌指关节、左耳廓有黄豆大小痛风石,质软; 右手第Ⅱ指近指关节、右足足背溃烂,有白色尿酸盐晶体流出; 双下肢肿胀,按之凹陷; 双足足背肿、压痛。辅助检查: 类风湿因子15IU/ml,抗环瓜氨酸肽抗体1. 25RU/ml,抗核抗体( -) ,血沉125mm/h,C 反应蛋白105. 28mg /L,尿酸850μmol /L,血常规示白细胞12. 57×109 /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5%,红细胞4. 59×1012 /L,血红蛋白108g /L,血小板455×109 /L; 肝、肾功正常,尿常规正常。诊断: 痛风性关节炎。辨证: 湿毒壅盛,痰瘀互结,经络不通。治以清热解毒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处方: 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组成: 龙胆草15g,山栀15g,黄连15g,土茯苓30g,蒲公英25g,生石膏30g,知母15g,虎杖30g,薏苡仁50g,白茯苓30g,车前子30g,甘草6g,白芥子30g,浙贝母15g,秦艽20g,羌活15g,独活20g,苦参15g,赤芍30g,川芎25g。水煎服,2 日1 剂,1 日3 服。

    服药10 剂后,患者自觉全身各关节肿痛症状较前明显缓解,双下肢肿胀症状消失,右手第Ⅱ指近指关节、右足足背溃烂症状缓解,但仍有白色尿酸盐晶体流出。大小便正常,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瘀点,舌苔薄黄微腻,脉弦细涩。以血府逐瘀汤合茯苓丸加减。药物组成: 当归15g,川芎30g,桃仁15g,红花15g,三棱15g,莪术15g,虎杖30g,蒲公英30g,薏苡仁50g,车前子30g,土茯苓30g,白茯苓30g,甘草6g,黄柏20g,厚朴30g,水蛭12g,风化朴硝10g,赤芍30g,秦艽15g,白芥子30g。服药方法同前。服药15 剂后,患者自觉全身各关节肿痛症状、右手第Ⅱ指近指关节、右足足背溃烂症状消失,但仍有少量白色尿酸盐晶体流出,全身多处痛风石缩小。下肢酸软,行走困难,大便溏薄,食少纳呆,舌质淡红,舌苔厚腻微黄,脉滑数。以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 党参30g,白茯苓30g,白术30g,甘草6g,薏苡仁50g,木瓜30g,鸡血藤30g,山药30g,陈皮30g,厚朴30g,当归20g,香附30g,山楂30g,黄柏15g,萆薢15g,车前子30g,黄芪30g,苦参15g,熟地30g。服药方法同前。服药10 剂后,患者自觉全身乏力症状较前明显缓解,食欲增加,大便正常,多处痛风石较前继续缩小。舌质红,舌苔薄白微腻,脉沉细。效不更方,继服6剂而愈。复查: 血常规示白细胞6. 58 ×109 /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68%,血小板208×109 /L,血沉5mm/h,CRP0. 52mg / l,尿酸315μmol /L。现正处于临床随访中。

2 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 痛风属于“历节”范畴,将“内湿”与痛风发病密切联系在一起。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 “自外而感者,以阴寒水湿雨雾之气,或坐卧湿地,致令湿邪袭人皮肉筋脉。…自内而致者,以肥甘过度,酒醴无节,或多食乳酪湿热等物,致令热壅下焦,走驻足胫,而日渐肿痛。”湿为六淫之一,有内湿和外湿之分。外湿乃外来之邪,是人体由于生活条件的影响,如居住潮湿、淋雨涉水等都可感受外湿。内生湿浊又称“内湿”,是由于素体肥胖,痰湿过盛; 或因恣食生冷,过食肥甘,内伤脾胃,致使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的输布、排泄发生障碍,从而引起水湿痰浊蓄积停滞的病理变化。痰湿壅盛,留阻血脉,难以泄化,血涩结滞,化为浊瘀,郁闭化热,蓄积成毒。浊毒滞留血中,适逢外邪相合,或嗜酒,恣食肥甘均可诱发。

    痛风性关节炎,以湿毒痰瘀为本,皮肉、筋骨、脉络疼痛为标。临床中出现的骨节剧痛,痛风石形成,关节畸形,或石淋尿血,甚则关格尿闭等险恶之证,均为湿毒、痰瘀壅滞为患所致。治疗应泄浊化瘀,荡涤污垢,推陈致新,不但可以解除关节痹痛,而且能够改善人体内环境,促进血液循环,排泄和降低血尿酸水平。但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三点,一者重视健脾理脾。湿之源在脾,土胜则湿去,治湿须理脾。“脾属阴土而位居中央,既能运化水谷精微,又主人身之气机外降,所以脾胃具有坤静之德,又有乾健之能,可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成天地交泰之常”,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健脾运湿是治湿的基本大法,通过补益脾气,使脾运得健,水湿自去,痰瘀得化,经络自通。依其寒热的不同,有温补、清补之异。二者重视祛毒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清热解毒、燥湿解毒、活血解毒、利湿排毒、益气化毒的不同。善于运用祛毒药物,如土茯苓、虎杖、蒲公英、茵陈、苦参、大黄、芒硝、萆薢、黄柏、苍术、水蛭等药物。三者重视调益脾肾。在痛风的发病过程中,湿毒痰瘀虽是贯穿整个病程的病理因素,但与脾肾二脏清浊代谢的紊乱有关。《杂病会心录》曰: “脾元健运,则散精于肺,而肌腠坚固,外湿无由而入。”脾肾不足,功能失调是发病的基础。调益脾肾,正本清源,可以恢复和激发机体整体的功能,以杜绝和防止痰湿浊瘀的产生,从而抑制和减少尿酸的生成。

    痛风性关节炎虽表现为局部痹痛,关节之变为主,实际上是脏腑功能失调,升降失常,气血失和的全身性疾病,为本虚标实征,因此在治疗上应激浊扬清,标本兼治,分期论治。痛风性关节炎在其自然病程中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缓解期,每期各自有不同的特点。急性发作期湿热痰瘀证候突出,炎性反应明显,治疗以除湿解毒、化痰排瘀为主;慢性缓解期痰浊瘀阻与脾肾失调互结,以虚实夹杂多见,治疗以健脾益肾、化痰除湿、活血通络为主。

    但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不要过量应用辛燥之品以除湿祛风,否则导致湿燥而成痰、浊结而化热、津伤血滞而为瘀之痹,痰、瘀、热互结,使痛风缠绵难愈,最终导致痛风石形成、关节破坏、肾脏损害,同时还应注意饮食、生活的调适,避免痛风性关节炎的复发。

    总之,方随法变,药因证异,有的放矢,谨守病机,灵活而不离辨证论治的原则,自然可以应手而效。




上一篇:补肾利湿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下一篇:从热浊虚论痛风性关节炎病因病机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