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属风、寒、湿三气杂至,慢袭肌表经络,痹阻气血引起关节肿痛。传统中医观点认为,西医所诊断的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自古以来有痛风、白虎病、痛痹、痹病之说,不外乎先天脾肾功能失调,久之湿浊内盛或湿浊化热,流注关节、肌肉、筋骨,闭阻筋脉,即出现痹痛。本研究通过自拟具清热解毒功效的外敷方药,通过外敷,直指病处,以清热化瘀、消肿止痛,减轻患者痛苦、缩短口服药物的疗程积累临床经验清热退肿方:连翘l00g,大黄100g,山豆根l00g,水蛭50g为主加减研细末,取尼泊金乙醇溶液、薄荷脑、冰片一次加入二甲基亚砜中搅拌,加入药末和凡士林制成膏剂,外敷于疼痛关节处。
讨论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其严重者可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肾尿酸结石和痛风性肾实质病变。
在既往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首先是饮食控制,低嘌呤饮食,忌暴饮、暴食、酗酒,注意饮水及服用适量碱性药物;其次,在西医治疗中首选秋水仙碱,服药中有恶心、腹泻停药,可同时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
但秋水仙碱副、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作用较大,尤其是有胃肠道基础疾病及部分有肾功能损害的痛风患者,应用时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外治用药包括膏剂、湿敷,药渣外敷及药液外洗等方法。由于药力通过皮肤直接到达急性发作的疼痛部位作用更直接,无创伤,避免传统药物对患者胃肠道及其他系统的副作用的发生。
清热退肿方中连翘、大黄为君药。诸药相配,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破瘀的功效。外敷是一种独特的给药途径,诸药混溶于尼泊金乙醇溶液,搅拌于二甲基亚砜中,和凡士林制成膏剂。急性痛风局部关节多灼热,不宜热敷,而该成药油膏状,粘稠,性清凉,无需加热,易于持久附着肌肤,使药效缓缓释放,持续作用于患处,使缓解作用持久。痛风作为痹病,主要病机是“不通则痛”,首发症状以足趾关节为多。清热退肿方外敷,能够降低局部组织的温度,改善循环,使血液循环加速,且通过皮肤组织吸收后,调节局部免疫状态,抑制和减少生物活性物质(如组织胺、五羟色胺、前列腺素、激肽、缓激肽、慢反应物质等)的释放,从而达到安全有效治疗疾病、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红、肿、热、痛中医症状的目的。研究结果提示:运用清热退肿方外敷法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进行早期干预,有助于快速控制症状,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改善舌苔脉象,值得在临床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