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四妙丸加减临床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治疗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8:53)

文章正文

 

  痛风在中医学中归属于痹证的范畴,古医籍《格致余论》、《张氏医通》等古籍中也曾有痛风的病名出现。痛风病是指关节疼痛日久的痛痹及疼痛游走不定的风痹。现代医学认为痛风的发病机理为嘌呤代谢紊乱。当过食辛辣油腻厚味,体内嘌呤基产生过多,超过肾脏清除能力时,尿酸即在体液及组织内积聚,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据统计痛风病的前期病症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已经达到10%,痛风一定要积极治疗,否则可能会影响肝肾功能,进而引发尿毒症,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主要运用四妙丸加减在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1  治疗方法

  运用四妙丸加减在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治则:清热利湿、祛风通络。以四妙丸加减。处方:黄柏15g、苍术9g、忍冬藤30g、防风9g、秦艽9g、威灵仙9g、牡丹皮9g,薏苡仁30g,虎杖15g,茵陈15g,甘草6g 怀牛膝30g。水煎服。随证加减:关节痛甚加制乳香9g、延胡索15g、徐长卿9g、桂枝9g 止痛,伴尿酸升高加丝瓜络15g、玉米须15g,伴肌酐升高加知母9g、黄柏15g,伴肾功能异常加山药30g、山萸肉15g,伴水肿加桑白皮9g、防己9g、猪苓9g,诸药水煎内服,日服一剂,早晚分服。三个月为一个疗程。

2  讨论

  痛风发作多在每年4—5 月份和9—10 月份,夏季发作较少。多见于40 岁左右中年男性。痛风病急性期主要是湿热蕴结,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单关节剧痛伴有红、肿、热症状。由于发病急骤、疼痛剧烈、患者难以忍受,因而如何尽快缓解患者痛苦、控制疾病发展,成为急性发作期痛风首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急性期以清热利湿为主,活血通络为辅。现在西医治疗首先选用的是抗炎镇痛药,配合激素类药物,的确见效很快,但是药一停就会反复,很多痛风病患者都用过激素,再用其他药物治疗起效就比较慢了。治疗痛风提倡防治结合,急性期、缓解期都要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控制血尿酸,让痛风尽量少发或是不发,也减少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痛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只能通过饮食控制,规范用药,控制血尿酸以保护肝肾功能,控制痛风的急性发作。有些患者一生只有几次发作,然而大多数如不治疗,随着发作的反复、频率和程度呈渐进性加重,对身体的损伤就会加大。目前在痛风病的治疗方面尚存在很多误区,有的病人感觉关节痛了才吃药,不痛就不吃药,有的病人痛了才来就诊,不痛就不治疗,如果治疗总是断断续续,痛风频繁发作,止痛药频繁服用,将导致患者的肝肾功能异常,造成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出现胃出血。

  根据调查显示,痛风病人的平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5%,有七八成的痛风病人患有高甘油三酯血症,个别有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20~40 岁的年轻人饮食中含高能量、高嘌呤类物质者显著增加。痛风病人发病前,90%以上有经常大量饮酒和嗜好吃肉、动物内脏、海鲜等富含嘌呤类成分食物的习惯。膏粱厚味过多易滋生湿热,导致湿热内蕴,再兼有外感风邪,侵袭经络,气血不畅,以致局部灼热红肿,功能障碍,甚则气滞血瘀,络脉阻塞而致关节畸形。痛风发作时,关节红、肿、热、痛十分典型,苔白或黄腻、脉弦滑或数而有力。急性期治法为清热利湿,祛风通络,本文方用四妙丸加减。四妙丸原载于元朝朱丹溪的《丹溪心法》中,四妙丸的主要成分是苍术、牛膝、黄柏(盐炒)、薏苡仁。主治湿热下注、两足麻木、筋骨酸痛等。四妙丸里面含有的苍术有祛风除湿作用;牛膝能补肝肾、强筋骨、去湿热,有关报道牛膝具有抗炎、促进炎肿消退、镇痛的作用;薏苡仁能祛湿热、利筋络、清热燥湿,同时还具有镇痛、镇静的作用,其中有效成分薏苡素有较好的解热作用;黄柏清热燥湿;忍冬藤通络除痹;防风祛风除湿;秦艽祛风湿、通经络;威灵仙祛风湿、降尿酸、通经络、止痹痛;牡丹皮清热凉血;虎杖活血定痛、清利湿热;茵陈清利湿热;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通过临床运用四妙丸加减对痛风急性发作有良好的缓解疼痛,消除红肿,改善肝肾功能的作用。

 




上一篇:清热利湿逐瘀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下一篇:浅谈浊毒与痛风性关节炎的关系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