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清热利湿逐瘀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8:53)

文章正文

 

1  治疗方法

  卧床休息至疼痛缓解,避免过劳、受寒、情绪紧张等诱因,并给予痛风病健康宣教,戒除烟酒,多饮水,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饮食,禁食动物内脏、海产品、豆制品等富含嘌呤的食物。

  给予清热利湿逐瘀方口服,方药组成: 土茯苓、川萆薢、车前子、生薏苡仁、山慈菇、炒白术各30 g,酒大黄15 g,枳实、苍术、黄柏各12 g,泽兰、桃仁、红花各10 g,上述药物均由河北省中医院药剂科提供,并由制剂室制备为口服煎剂,每剂煎2 次,取汁300 mL,分2 袋真空包装,每日1剂,分2 次早晚温服,连续服用2 周。

2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的具体发布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认为高尿酸血症是本病的发病基础,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软骨、滑膜等组织,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尿酸盐晶体后可分泌大量炎性因子,从而诱发关节的非特异性的炎症,导致痛风性关节炎。中医学将痛风纳入“痛痹”、“白虎历节”、“浊瘀痹”等范畴,认为本病患者多形体肥胖,平素饮食不节、嗜食甘肥厚味,久之导致脾肾亏虚,湿热内生,日久湿热下注,蕴结于气血经络,导致经脉痹阻,不通则痛,产生痛痹,《温病条辨》云: “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故痛痹的中医治疗应主要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为主。本研究所用清热利湿逐瘀方中薏苡仁、炒白术、萆薢具有健脾利湿功效,可分消水湿,通畅气机,枳实、酒大黄可将湿浊之邪归于下焦,出于魄门,车前子可引领湿邪归于膀胱,3 药联用可使湿热之邪分消走泄,各归其所,泽兰、桃仁、红花可活血化瘀,利水消肿,取其“桃红饮”化瘀之广。苍术、黄柏可燥湿清热,取其“二妙”之巧,土茯苓可除湿解毒,通利关节,《本草正义》中记载: “土茯苓……搜剔湿热之蕴毒……专治深入百络,关节疼痛。”山慈菇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以上诸药共用,紧扣病机,可畅行积聚之湿热,共奏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之功。西医学研究证实土茯苓具有利尿镇痛的药理作用,萆薢主要成分可改善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利于尿酸的排出。动物实验表明车前子可改善痛风性关节炎小鼠的关节肿胀,减轻炎症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应用清热利湿逐瘀方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应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关节疼痛、红肿缓解时间也少于对照组,血ESR,UA 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表明清热利湿逐瘀方较秋水仙碱等西药治疗可更有效降低炎性指标、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

  有研究显示炎性因子在痛风和痛风性关节炎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IL-1β 是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主要炎症调控因子,在关节滑囊、滑液和关节软骨中存在,是关节炎性病变的调节剂,可刺激滑膜和软骨细胞产生NO,不仅诱导软骨细胞的凋亡,还可促进滑膜细胞产生前列腺素E2,后者在关节的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CRP 是人体炎性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主要由肝细胞产生并释放入血,生理状态下血液中含量极低,当机体受到创伤或存在急性感染时,血液含量会急剧升高,其血清含量的高低可反应关节炎患者的病情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血清IL-1β,CRP 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表明清热利湿逐瘀方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某种机制降低IL-1β有关。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常用药物,通过阻止微管形成,抑制酪氨酸的磷酸化和白三烯B4的产生发挥消炎镇痛的作用,但该药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限制了临床应用。本研究提示清热利湿逐瘀方较秋水仙碱等药物治疗安全性更好。

  综上所述,清热利湿逐瘀方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有推广应用价值,但其降低IL-1β 水平的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清热利湿方对痛风性关节炎的长期疗效也需要增加病例数、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验证。

 




上一篇:黄芩清热除痹胶囊配合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下一篇:四妙丸加减临床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治疗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