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张荒生教授化瘀通络法治疗痛风用药特色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9:54)

文章正文

 

  张荒生教授是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荒生教授治病注重祛瘀通络,善于运用虫类药物治疗各类风湿病及内科疑难杂病,临床疗效显著。作为张荒生教授的学术师承弟子,笔者跟师临证,收益颇多。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及/ 或因尿酸排泄不良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特征是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等。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急性期多由寒湿郁热化毒,湿热、痰瘀、浊毒交织;间歇期以肝脾肾亏虚为主,浊毒、瘀滞兼具。张荒生教授治疗本病时尤其强调血瘀络阻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类证治裁•痹证论治》云:“久痹不愈必有湿痰败血瘀滞经络。”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曰:“《经》以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然经年累月,外邪留著,气血皆伤,其化为败瘀凝痰,混处经络。”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出了“痹症有瘀血”的学术论点,提示活血化瘀通络法可用于痹证的治疗。从痛风的临床表现可以发现,关节炎的急性发作以夜半居多,说明病在血分,当有瘀血阻络。痛风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符合中医“久病必瘀,久病入络”之观点。湿浊凝滞于经络关节,影响血行,导致血脉瘀滞,瘀血阻络,湿浊久郁可入里化热,阻碍气机升降,血行郁滞,久而致瘀。湿浊瘀血流注经络、肌肉、关节,痹阻肢体经脉,可出现关节僵硬畸形,舌质紫暗,脉涩等,此乃浊瘀交结而致。瘀血既是机体在病邪作用下的病理产物,又可作为病因作用于人体。通过长期临证,张荒生教授体会痛风无论病之新久,都存在瘀血络阻的现象,尤以中晚期多见,导致病情迁延。所以无论在痛风急性期或者缓解期,辨证运用活血化瘀通络药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现将张荒生教授运用化瘀通络法治疗痛风的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1 痛风急性发作期——凉血活血,祛瘀通络

  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关节肿热疼痛,以足趾第一关节最为多发,关节活动受限,肢体困重,兼有发热,汗出不解,心烦,口渴不欲饮,便干尿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本阶段以清热利湿为治疗大法,选用白虎加桂枝汤合四妙散为基础方。痛风急性期关节肿热疼痛明显,患者表现为一派湿热之象,且体质多壮实,故治疗上应以祛邪为主,勿闭门留寇。张荒生教授认为,关节发热,皮肤发红与血中有热,热郁生瘀密切相关,故祛邪必兼活血。张荒生教授常于基础方上加用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药物,如赤芍、丹皮、丹参、白茅根等。此类药物可直折血中之热,祛血中之瘀,且无滋腻之性,不会因凉血而生湿邪,故与痛风的治疗不相违逆。

  痛风多发于下肢关节,川牛膝长于下行,活血通经兼可利尿,为必用之品。地龙性寒,善治热痹,能够通络止痛,清热利尿,祛瘀的同时且能利湿浊。桂枝性温,但在一派寒凉药之中,可起到反佐的作用,使得热邪不至于冰伏,让邪有出路。对于关节疼痛比较明显的患者,张荒生教授常常选用玄胡、郁金,取其凉血清心,活血止痛之功。

  【病案举例】 患者, 男,45 岁,2015 年1 月18 日初诊。主诉:发作性关节肿胀疼痛2 年,加重1 d。现病史:患者2 年前发作足趾关节肿痛,1 周左右可自行缓解,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痛风。其间先后口服秋水仙碱、别嘌醇、小苏打等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后即停服药物。但日后饮食休息稍不慎,病情易反复,发作频率增加。就诊前1 d 患者因饮食不当,夜间出现右足第一跖趾关节肿胀疼痛,今测得UA 640 μmol•L-1,CRP 23.5 mg•L-1,ESR 38 mm•h-1。症见:右足第一跖趾关节肿胀疼痛,夜间尤甚,伴小腿肌肉重着酸胀。口苦口干,小便短赤,大便稍干,夜寐欠宁。体格检查:右足第一跖趾关节局部肿胀,颜色红,皮肤温度略高,触痛明显。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为痛风痹,证属湿热壅盛。治宜清热利湿,凉血通络。药用生石膏30 g、知母10 g、桂枝10 g、苍术10 g、黄柏10 g、薏苡仁30 g、川牛膝10 g、大腹皮15 g、茯苓皮15 g、山慈菇15 g、郁金10 g、延胡索10 g、地龙10 g、牡丹皮10 g、白茅根30 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 剂,每次200 mL,每日2 次。2 d后,患者关节疼痛肿痛基本消除,活动正常,复查CRP 正常。

2 痛风间歇缓解期——活血化瘀,补虚通络

  痛风间歇缓解期,患者关节已无明显肿痛,周身无明显不适,可仅表现为高尿酸血症,部分患者由于体质的原因,会出现乏力,倦怠,纳食减少,脘腹胀满等症状,舌淡胖,苔白腻,脉沉滑。张荒生教授认为,此期热毒之邪虽解,但湿浊之邪缠绵不去。痛风患者多痰湿,且形体肥胖者居多,属于中医形盛气虚的体质。本阶段当从调理患者体质入手,以益气健脾,化湿通络为法,拟以参苓白术散合黄芪防己汤为基础方治疗。患者气虚,推动血液无力,容易造成血瘀。在运用补虚方剂的同时,可依据患者病情,酌情选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鸡血藤等具有较好活血化瘀功能的药物,起到通而兼补,补而不滞的效果。全蝎、蜈蚣具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全蝎善于入脏腑,行经络;蜈蚣长于走窜,凡气血凝滞之处皆能开之。二药相互配伍,相得益彰,对于顽痹甚为适合。

  【病案举例】 患者,男,50 岁,2014 年12 月10 日初诊。主诉:反复发作多关节肿痛8 年。现病史:患者8 年前出现关节肿胀疼痛,每因食肉、海鲜、啤酒诱发,查血尿酸显著增高,诊断为痛风。此后发作次数逐年增加,曾服秋水仙碱后出现呕吐、腹泻而停用,未服用别嘌呤醇等药物。患者反复手足关节疼痛,每月关节急性发作1 ~ 2 次,关节稍有肿胀,伴有口苦口黏,纳少,寐差,腹胀,得矢气则舒,大便溏软,黏滞不爽,小便黄,形体丰腴,舌红体胖,质紫黯,苔白厚腻,脉沉滑。实验室检查UA 710 μmol•L-1。中医诊断为痛风痹,证属脾气亏虚,瘀湿阻滞。治宜益气健脾,祛湿通络。药用黄芪15 g、防己10 g、苍术10 g、白术10 g、茯苓15 g、党参15 g、薏苡仁30 g、砂仁10 g、扁豆20 g、红花10 g、桃仁10 g、当归10 g、川芎10 g、鸡血藤15 g、全蝎6 g、蜈蚣2 条、灯芯草3 支、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 剂,每次200 mL,每日2 次。患者治疗1 周后,口苦、腹部胀满减轻,纳食改善,关节基本无肿胀疼痛,活动无明显障碍。治疗1 个月后,患者精神饮食较好,二便正常,夜寐安宁,治疗期间无痛风发作,复查UA 480 μmol•L-1。

3 痛风结石——破血逐瘀,搜剔通络

  痛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当,最终发展为慢性痛风。患者关节肿痛绵绵,耳廓、指趾关节及肘膝等关节可见明显痛风结节,关节变形,严重者结节处可出现溃破。X线检查可见关节骨质穿凿样破坏。患者自觉腰膝酸软,畏寒,乏力。舌淡,苔白,脉沉。张荒生教授认为,病久湿浊毒邪留滞血中,痰浊内生,血脉瘀阻,损及脏腑,深入骨骱,则致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畸形。瘀痰阻滞脉道,痛风患者常伴发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缠绵难愈。本阶段当以补泻兼施为宜,补肾温阳扶正,化痰通络祛邪,方选桂附地黄丸合活络效灵丹加味。张荒生教授喜用三棱、莪术、乳香、没药、露蜂房、水蛭、穿山甲、土鳖虫等药,这些药物破血逐瘀,通络止痛,非寻常活血化瘀药物可比拟,可深入络脉,搜剔败血瘀痰。张荒生教授尤其推崇水蛭,该药善逐恶血瘀血,能攻积久之滞,味咸专入血分,且无耗气血之虞,诚如张锡纯言“破瘀血而不伤新血”。穿山甲走窜之性无微不至,能透达关窍,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为攻坚破积、逐瘀通络之良药,但其价昂,非重症顽疾莫投。

  【病例举例】 患者,男,68 岁,2015 年3 月1 日初诊。主诉:关节肿热疼痛15 年,关节变形3 年。现病史:患者15 年前出现发作性关节肿胀疼痛,当地医院诊断为痛风。患者每次发作时自行服用消炎止痛药及小苏打片,症状缓解后停服药物。每年发作关节肿痛10 余次。3 年前,患者手指关节先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结节,耳廓可见小结节。关节常年肿胀,疼痛缠绵不断。畏寒,神疲乏力,腰部酸软,夜尿次数多。舌淡体胖,色黯,苔白腻,脉沉涩。最大的痛风结石位于右侧第2 掌指关节处、直径20 mm,彩超提示双侧肾脏多发性结石,最大者为左肾结石直径15 mm,实验室检查UA782 μmol•L-1。中医诊断为痛风痹,证属肾阳不足,瘀痰互结。治宜补肾温阳,逐瘀化痰。药用桂枝10 g、制附片10 g、熟地黄10 g、山茱萸10 g、茯苓15 g、丹皮10 g、泽泻15 g、山药15 g、乳香10 g、没药10 g、丹参15 g、当归10 g、水蛭9 g、穿山甲6 g、胆南星10 g、金钱草30 g、海金沙10 g、菟丝子10 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 剂,每次200 mL,每日2 次。服用上药半个月后,患者关节肿痛稍有缓解,神疲少力减轻,痛风结石无明显变化。以上方为基本方化裁治疗2 个月后,患者精神、饮食明显改善,畏寒减轻,夜尿次数减少,关节肿胀疼痛显著减轻,手指最大痛风结石直径减小为12 mm,治疗期间痛风发作2 次,发作时间及疼痛程度较以前缩短及减轻,复查UA 481 μmol•L-1。患者因服药不便要求服用丸药,遂加用土鳖虫、蜂房、内金、车前子等药制丸。继服3 个月后复诊,关节肿痛明显好转,精神较好,食寐俱佳,3 个月内痛风发作1 次,程度较轻,手指最大痛风结石直径减小为8 mm,复查UA 355 μmol•L-1。

4 小 结

  张荒生教授临床体会痛风的发病与瘀浊之邪密切相关。罹患本病的患者形体丰腴,多为痰湿之体,且偏嗜酒肉高粱,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痰湿阻滞于血脉之中,与血相结,浊瘀滞留经脉而发病。本病治疗的重点在于痰和瘀,所以在疾病各阶段,基于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化痰祛瘀通络药物尤为必要。痹病日久,瘀痰胶着于经隧,络脉痹阻不通,非草木之品所能宣透,必借虫蚁之类搜剔窜透,方能浊去滞通,经行络畅。张荒生教授运用活血通络药物治疗痛风颇有心得,依据虫类药物的特性,根据病情的不同辨证选药,热痹选用地龙清热通络,痛痹选用蜈蚣、全蝎止痛通络,久痹顽痹选用水蛭、穿山甲搜剔通络,再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联合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痛风患者多属痰湿体质,“湿浊”偏重,所以在活血通络治疗的同时必须将祛湿浊、化痰瘀贯穿于痛风治疗的始终。

 




上一篇:张宗礼教授治疗痛风性肾病验案 下一篇:张明辨治痛风性肾病经验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