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患者入院后医生会下达低盐、低脂、低嘌呤饮食医嘱,护士接诊后如何做好宣教,如何准确无误地向患者指导关于痛风的护理和治疗呢?这就要求医生、护士要完整、准确地掌握关于痛风的相关知识。
痛风,七版内科学给出了这样的概念: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但痛风发病有明显的异质性,除高尿酸血症外可表现为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尿路结石。 高尿酸血症患者只有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才称之为痛风。 从概念上看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并不是同义词。可以这样理解,空腹血糖6.8 mmol/L,不够诊断2型糖尿病,但也不是正常状态,称之为:空腹血糖调节受损。 举例说明,某男性,血尿酸570 µmol/L,无尿蛋白、尿潜血、尿路结石及关节红肿等病变,该患者只够诊断高尿酸血症,不够诊断痛风。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前提,但不是所有的髙尿酸血症都发展成痛风,而是仅有一部分患者发展为痛风。好比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是2型糖尿病的前提一样。糖尿病和痛风同属于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范畴,这也反映了代谢性和营养性疾病缓慢进展和可被干预的特点。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是: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血尿酸 >420µmol/L,绝经前女性>357µmol/L。痛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与肥胖、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紊乱、髙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聚集发生。如何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痛风呢?举例说明,某男性,47岁,因腹痛、腹泻3 d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且有糖尿病家族史,当时患者无尿,查血尿素氮23.4µmol/L,血肌酐709µmol/L,血尿酸1072µmol/L,该患者诊断为急性胃肠炎,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前性),行抗感染、补液、紧急透析治疗。那么该患者血尿酸1072µmol/L,是由于急性肾衰尿酸排除减少导致的吗?这涉及到肾功能状况与尿酸水平是否相适应的问题。肾功能已有减退者,尿酸超过一定浓度,说明高尿酸血症不仅由肾功能下降所致:血肌酐≥132µmol/L,尿酸>536µmol/L;血肌酐132~176µmol/L,尿酸>595µmol/L,晚期肾衰竭血尿酸 >714µmol/L。结合该患病情说明,该患者有原发性髙尿酸血症存在,异常增髙的血尿酸值既有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因素,同时也有肾衰尿酸排除减少所致。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与遗传相关,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人体尿酸来源有两条途径:第一是内源性,由体内核蛋白分解代谢产生,占总量的80%,第二是外源性,由摄人富含嘌呤食物分解代谢产生。尿酸分子量为168,PKa(解离常数)为5.4,在血液中以尿酸单盐形式存在。37℃,血PH 值为7.4时,尿酸饱和度为420µmol/L。尿酸的溶解度与溶液的pH值,离子浓度(主要指钠离子浓度)相关。因尿酸中钠离子浓度明显低于血液,故尿液中尿酸溶解度较血液中明显增髙。尿pH值变化较大,当碱性尿或碱性环境下(pH≥7.0) 时尿酸呈解离形式(即为尿酸盐),最高溶解度为11896µmol/L;而酸性尿或酸性环境下(pH=5.0),溶解度为碱性尿时1/10以下。 故治疗髙尿酸血症时力争保持患者尿液呈碱性。
了解了上述发病机制,对指导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治疗至关重要。为此,作者制定了如下宣教措施。
1 减少富含嘌呤食物的摄入
说的通俗些,越好吃的食物,嘌呤含量愈高,如动物内脏(肝、肾、脾等)、鱼卵、长时间熬烛的肉汤、啤酒,此类食物嘌呤最高;大部分鱼类、贝类、禽类和肉食含嘌呤较髙;豆类、干果、花生、蘑菇,含嘌呤次高;大部分蔬菜(芦笋、 菜花除外)、水果不仅含嘌呤较少,而且是体内碱性物质的来源,易碱化尿液,利于痛风患者的治疗。
2 同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一样要限制总热量的摄入
根据患者从事体力劳动的强度,确定每日食物总能量。 “管住嘴、迈开腿”同样适用于痛风的患者,同时要了解,每 5 ml的酱油等同于1 g的盐,使用5 ml酱油要减少1 g盐量。 味精的成分是谷氨酸钠,也是钠盐的来源,应用味精时要相应的减少食盐的用量。控制蛋白质的摄人,以1.0g/kg•d为宜。 避免长期高果糖饮食,多饮水,使尿量保持在2000 ml/d左右。 多食块根类蔬菜,如萝卜、白菜、土豆、芥菜等,同时要治疗髙血脂症、降压达标、减重、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 值(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内。
3 了解治疗痛风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前面我们了解了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理与遗传相关,升高的尿酸只有20%与进食相关,所以痛风的药物治疗 应该同治疗髙血压病一样,要有长期、慢性维持治疗的心理准备。
3.1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作用机理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酸的排泄,适用于尿酸排出在正常范围内,肾功能基本正常和无肾结石形成者。用药期间应保持足够尿量和尿液碱化,不宜应用于痛风发作期。常用药物有苯溴马隆,作用强效,最为常用,有效剂量50-100 mg/d,1 次/d,毒副作用相对轻微。丙磺舒,初始剂量为0.25 g, 2次/d, 2周后可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2 g/d,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刺激、发热、皮疹。中医学认为,固肾的食物有助排泄尿酸,平日可按「六味地黄」(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 丹皮、茯苓)配方煎水饮用,以收滋阴补肾功效。关节发炎期间,不要吃樱桃(车厘子)及草莓(士多啤梨),以免加剧炎症,但消炎后则应多吃,有强身固肾功效。
3.2 抑制尿酸生成药物 别嘌呤醇,它是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剂,使尿酸生成减少,降低血尿酸,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或不适合使用排尿酸药物者,对已有尿酸结晶或痛风石形成者有效。初始剂量200-400 mg/d,分2次口服,维持剂量 100-200 mg/d与噻嚷类利尿剂合用易导致药物体内蓄积,也需减少剂量。
3. 3 抗髙血压药物(如氯沙坦)也具有一定程度降低血尿酸作用。
3.4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的治疗绝对卧床,抬高患肢,避免负重,迅速给予秋水仙碱,越早用药,疗效越好。用法是: 初始口服剂量为1 mg,随后0.5 mg/h或1 mg/2 h,直至症状缓解,最大剂量6~8 mg/d,该药最大的弊病是治疗量与中毒量相近,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厌食、腹胀和水样腹泻,如出现上述表现应及时停药或减量。可以应用非留体类抗炎药,达到止痛的目的。但避免同时服用两种,如布洛芬、赛罗西布等。
最后要强调的是,髙尿酸血症与痛风是一种慢性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需了解疾病相关的知识,做好自己的保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