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痛风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数年后,出现慢性多发性、破坏性关节炎伴痛风石形成和(或)尿酸性肾结石形成,常规量降尿酸药难以使血尿酸达标的痛风。难治性痛风患者关节炎反复发作,而常规镇痛药疗效不佳,多伴痛风石、关节畸形、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临床上,难治性痛风患者越来越多见,而临床医师却易忽视尿酸“持续达标”治疗的重要性,本文从尿酸持续达标的益处及治疗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尿酸“持续达标”的益处
“持续达标” 含“持续” 和“达标”两层含义:“持续”指降尿酸过程的持续,疗程需数年、数十年甚至终身。患者病程越长,体内痛风石越多,降尿酸持续时间可能越长。“达标” 即“达到血尿酸控制标准”,对于一般的痛风而言,理想的血尿酸目标值为<6 mg/d1(360 µmol/L),而对于难治性患者,应控制在<4mg/dl。
“持续达标” 的益处:① 关节炎急性发作频率降低。② 痛风石溶解快。③ 有助于减慢肾功能不全的进展。④改善合并心衰患者的预后。
尿酸“持续达标”的方法
对于难治性痛风患者,首先要强调非药物疗法,并贯穿治疗的始终,如严格控制高嘌呤饮食、软饮料和果糖,禁饮啤酒和白酒,多饮水(饮水量应使24小时尿量>2 000 m1)和碱化尿液(使尿pH值维持在6.2 ~6.8)等。另外,难治性痛风的药物疗法中需强调以下几点。
部分药物可尝试应用较高剂量 多数临床医师使用抑制尿酸合成药别嘌醇的常规剂量为300mg/日,其主要目的是避免致死性过敏综合征的发生等。然而,多数研究显示,长期中低剂量的别嘌醇并不能降低致死性过敏综合征的发生,且降尿酸疗效不佳,但从低剂量如50~100 mg/日起始用药,逐步增加剂量可能降低致死性过敏综合征的风险,且最高剂量可达800~900 mg/日。在高剂量下,疗效明显增加,而不良反应并未增加。同样,其他降尿酸药如苯溴马隆等在严格监测不良反应的基础上,也可从小剂量逐步增加剂量,最终也可超过常规剂量,以使血尿酸达标。
提倡用“一箭多雕”药 不少药物在降血压、降血脂和(或)降血糖同时也能降低血尿酸,而起到“一箭双雕”甚至“一箭三雕” 的作用。
氯沙坦和非诺贝特 在分别降压和降甘油三酯的同时,可通过促进尿酸排泄而使血尿酸降低15% ~30%,它们还分别有增高尿pH值、不增加尿路结晶及有抗炎特性而不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的优势,分别适于合并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痛风患者。
阿托伐他汀 在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同时,也可通过抑制尿酸合成而使血尿酸降低6.4% 一8.2%,适于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痛风患者。
卤芬酯 在降糖和降甘油三酯同时,还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促进尿酸排泄而使血尿酸降低15% ~29%,适于同时有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的痛风患者。
适当讲究联合用药 对于单一用药无效或疗效不佳的患者,可通过联合用药提高降尿酸效果。联合用药的方式主要为促进尿酸排泄药与抑制尿酸合成药间的联合, 如稳定剂量下的别嘌醇(200~600 mg/日)分别与苯溴马隆(100 mg/日)、丙磺舒(0.5 g/日)或RDEA-594(第二代促尿酸排泄药,200~600 mg/日)的联合降尿酸作用均明显优于单用别嘌醇;RDEA-594(600mg/日)与非布索坦(40~80mg/日)联合降尿酸作用也明显优于单用非布索坦。当然,也可以有其他方式的药物联合,如2种抑制尿酸合成药间的联合,别嘌醇(100~300 mg/日)与嘌呤腺苷磷酸化酶抑制剂BCX4208(20—80mg/日)联合应用比单用别嘌醇使更多痛风患者的尿酸水平达标,且达标率随两种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以上这些药物还可与那些降尿酸作用相对较弱的“一箭多雕”药物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