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白虎加桂枝汤合四妙散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9:13)

文章正文

 

  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关节病变,患者多见关节急性剧痛、红肿、活动受限,好发于夜间,且以男性居多。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尿酸增高,尿酸盐沉积在软骨、关节囊、骨质、皮下等组织,引起机体炎性反应病变,重则可见痛风石形成。西医治疗注重以抗炎和促尿酸排泄等药物治疗为主,短期内对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但久之胃肠道反应大,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高,患者往往不能耐受而中断治疗。笔者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证型以湿热蕴结证为多,以白虎加桂枝汤合四妙散化裁进行辨治,疗效满意。

1、治疗方法

  给予低嘌呤饮食摄入、禁烟酒、规律作息、多饮水( 每日> 2 000 mL) 、不熬夜、多卧床休息、避免关节受累等干预,给予白虎加桂枝汤合四妙散化裁治疗,药物组成: 生石膏( 先煎)30 g,知母10 g,桂枝10 g,甘草6 g,黄柏10 g,苍术10 g,川牛膝15 g,薏苡仁30 g,独活10 g,延胡索10 g,当归尾15 g,赤芍15 g,丹参15 g。取上方1 剂,水煎去渣取汁约300 mL,日1 剂,连续治疗1 周。

2、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其发病急骤,患者以关节剧烈疼痛为主症,伴红肿、热痛、功能受限等症状,因此,痛感的缓解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着眼点,亦是笔者临床探讨疗效的重要切入点。不仅如此,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体内尿酸钠结晶沉积于关节及周围组织,刺激机体产生炎性反应,其中炎性细胞因子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作用密切。在治疗方面,现代医学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多注重药物治疗,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秋水仙碱等,旨在缓解痛风患者急性发作的症状,抗炎镇痛,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相比而言,中医药治疗痛风依据其不同的病因病机,临床辨证分型用药,与西医痛风的治疗措施相比较,不仅尽可能地减小了药物的毒副作用,且从整体观念上调治人体,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

  中医学认为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有内外之别,在外多受六淫侵袭,如《格致余论》中言其外因曰: “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风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在内则主要与饮食不节密切相关,如《景岳全书》中言其内因多为“以肥甘过度,酒醴无节,或多食乳酪湿热等物,致令热壅下焦,走注足胫,而日渐肿痛,或上连手节者此内因也”。因此,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多因外感风、寒、湿、热邪,或饮食不节、禁酒无度、过多肥甘厚腻等中伤脾胃,湿浊内生,郁而生热,湿热互结,痹阻于经脉关节,不通则痛,发为痛风。故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多见湿热蕴结之证,治之须以清热利湿、除痹止痛为基本大法。笔者所用白虎加桂枝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热痹的经典方剂,方中生石膏主入肺胃经,善清解,透热出表,长于除阳明热; 知母功可滋阴润燥,为苦寒质润之品,又可清肺胃热; 桂枝温通经脉,又有防寒药伤脾胃之功; 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四妙散亦是临床除湿消痹的常用方剂,黄柏长于清热燥湿; 苍术功可燥湿健脾; 川牛膝活血祛瘀,通利关节; 薏苡仁长于健脾除痹,渗湿; 独活功可除湿,通痹止痛; 延胡索主入气分,强化行气止痛之功; 当归尾、赤芍主入血分,活血止痛; 丹参功可活血,祛瘀止痛; 多药配伍,谨守病机,共奏清热利湿、除痹止痛之效。

 




上一篇: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下一篇:中医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认识及治疗简况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