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起病急骤,常以第一跖趾关节为首发关节,亦可首发于踝、腕、膝等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并有功能受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发病率日益升高,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该病的中医药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笔者在临床中予四妙丸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1 治疗方法
口服四妙丸加味方汤剂。处方:黄柏15 g,苍术15 g,牛膝10 g,薏苡仁g,大黄10 g,山慈菇10 g,车前子20 g,土茯苓30 g。湿热壅盛发热者加石膏50 g,生地黄20 g,知母10 g。每日1剂,水煎内服,连服5剂为1个疗程。
服药期间停止服用其他治疗痛风的药物;健康宣教:嘱其避免过度劳累、受冷、受湿及关节外伤等急性发作诱因,禁止饮酒,低嘌呤饮食,足量饮水;停用水杨酸类制剂、利尿剂和糖皮质激素等其他影响尿酸代谢与排泄的药物。
2 讨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尿酸钠微晶体在关节软骨、滑膜及周围组织沉积,刺激细胞膜释放出花生四烯酸,经环氧化酶氧化成致炎代谢产物,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其起病急骤,常以第一跖趾关节为首发关节,亦可首发于踝、腕、膝等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并有功能受限。随着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日益增多,困扰着不少民众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本研究采用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研究方法,观察口服四妙丸加味方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探索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新疗法。中医学认为,痛风的发病,主要是人体正气不足,脾肾功能失调,湿热痰瘀等病理产物聚于体内,留滞经络,复因饮食劳倦,或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内外合邪,气血凝滞不通,湿浊流注关节所致。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为湿热邪毒聚于关节,正邪相争,郁而化热,引起关节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治疗以清热解毒除湿止痛为关键。四妙丸加味处方中,以四妙丸的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为君药,清利湿热、荣筋壮骨;土茯苓为臣药,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佐以车前子利水渗湿;以大黄为使药,清热泻火、清泄湿热、荡涤脏腑湿浊;牛膝又能引诸药到达病所。全方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止痛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四妙丸具有抗溃疡、抗缺氧、抗血小板凝集,以及镇痛、解毒、消炎、增强免疫的作用。车前子能利尿促进尿酸排泄;大黄中的大黄素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力,继而影响尿酸的形成;山慈菇含有秋水仙碱。四妙丸加味方用于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既具清热解毒、除湿消肿止痛的中医大法,体现出了现代医学降尿酸的治疗功效。四妙丸加味方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既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又是针对现代病因病理的治疗方法,所以能在短期内缓解和消除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现代医学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主要是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但并非是理想的药物。秋水仙碱能干扰痛风性关节炎局部吞噬尿酸盐的白细胞和滑膜细胞的趋化性,以停止或减少化学因子的分泌,终止炎症发作,曾认为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首选药。但是秋水仙碱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容易发生中毒,且不良反应多,临床应用非常谨慎。本观察发现,四妙丸加味方和秋水仙碱片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都有明显消炎止痛作用,且显效时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然而四妙丸加味方不良反应少而且症状轻微,本组发生率7.50%,较秋水仙组的15.00% 明显减少。本观察表明,四妙丸加味方能够有效地控制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症状和体征,恢复关节功能;与秋水仙碱片比较,其疗效无统计学差别,其毒副作用较秋水仙碱片少而轻。尽管四妙丸加味方对该病的急性期有较好的疗效,但只能缓解其症状,不能根治,因此,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需要较长时间的综合医疗措施,包括忌酒、低嘌呤饮食、碱化血液以及促进尿酸排泻等以控制血液中尿酸水平;同时还要干预和指导患者的生活起居、心理健康及身体锻炼等,方能有效地缓解和控制痛风的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