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桑当汤治疗痛风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9:12)

文章正文

 

1 治疗方法

    采用自拟桑当汤治疗。基本方:当归、川芎、赤芍、甘草、桃仁、红花、桑当(藏药)各10g,生地15g,玄参、金银花各30g。用中药煎煮机,煎煮为200mL/袋,每次1袋,早晚餐后服用。每周服药6d,连用2周。

2 讨论

    痛风属于中医“痹证”、“历节”范畴,又有“痛痹”、“热痹”之称。中医“痛风”之名始于金元。朱震亨首先明确提出“痛风”病名,《丹溪心法》中就有“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证是也”之谓。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痛风论》中明确提出“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热血得寒,污浊凝涩……夜则痛甚,行于阴也”,说明痛风之病因是血分受热,污浊凝涩,郁于阴分,所谓“血受湿热,久必凝浊,所以作痛”。宋贵杰则强调痰湿是本病主要病理因素,认为湿热凝炼或脾肾亏虚,水液不运皆生痰湿流窜,阻滞气血,结聚肢节,痹阻经络,致使关节出现病变,久病伤骨,肢节失养,故见畸形、疼痛等,甚则溃烂。湿热痰毒,蕴滞血中,不得泄利,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朱良春将痛风性关节炎命名为浊瘀痹,认为痛风之为患,乃缘浊毒瘀结,又与脾肾二脏清浊代谢的紊乱有关。李富玉认为肥甘厚味先伤脾胃,导致脾运失健,湿热痰浊内生;久则脾损及肾,气化失司,分清泌浊无权,湿浊毒邪壅于经络、痹阻气血经脉,滞留关节筋骨是痛风发病的关键。毒邪侵淫,气血不畅,久则毒瘀互结,病邪深伏,正所谓“无邪不有毒,热从毒化,变从毒起,瘀从毒结”。

    自拟桑当汤中桑当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君药;辅以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为臣药共奏活血之效,血行则瘀去,瘀消则痛止;佐以金银花、生地、玄参清热凉血消肿,使湿毒去而邪肿消,又有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达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效。

    中国藏医药学理论认为“痛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关节红、肿、热、痛,特别是下肢关节症状最为明显。关节肿胀、疼痛之症状属于中国藏医药学的“黄水”病范畴。藏医药学理论认为,所谓“黄水”病是致病三大因素之“龙”、“赤巴”、“培根”失调而导致该病的产生。“龙”失调表现为在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增、衰、紊乱,失去平衡,黄水是血的糟粕进入胆囊,分解为胆汁,胆汁的精华便为黄水,黄水遍于人体周身肌肉、骨骼及脏腑等内外各处,尤其是肌肤间和肢体各关节,黄水起着润滑关节,调节水液的作用。但人体内的黄水偏盛大或偏少会诱发黄水病。《晶珠本草》记载藏药桑当有“干黄水”之功,针对黄水病之红、肿、热、痛有着十分良好的作用。经研究藏药桑当具有显著的抗痛风、止疼痛、抗炎及降血尿酸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急性痛风提供了药效学依据,桑当具有能够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作用,其降低血尿酸的作用与缓解关节局部肿胀与其能够减轻局部TNF-a、LI-IB、IL-6的含量有关;调整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和降低局部细胞因子的含量可能是其抗痛风作用机理。

 

 




上一篇:四妙散加减治疗痛风 下一篇:自拟土萆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