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护理方法
1. 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1) 嘱患者休息,急性关节炎期,除局部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外,患者常有发热,应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也可在病床上安放支架支托盖被,减少受压。( 2) 局部疼痛受累,可给予冰敷。( 3) 饮食护理。痛风患者大部分为肥胖者,热量不宜过高。避免进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鱼虾类、海鲜、菠菜、蘑菇等,不宜喝浓茶。饮食宜清淡,多吃易消化食物,忌辛辣刺激之品。忌饮酒,可多食碱性食物,如鸡蛋、牛奶、马铃薯、蔬菜以及柑桔类水果。( 4) 心理护理。患者患病后心理压力大,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忧郁担心,过分焦虑。此时应给予患者积极指导,向其宣传有关科普知识,为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指导其科学膳食。7 d 为1 个疗程,4 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 2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配合食疗。( 1) 湿热蕴结型,临床表现为: 下肢小关节部位红肿热痛,触之有灼热感,拒按,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不安,小便黄。舌红,苔黄腻。针对此证型患者,采用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法进行饮食调护。予以丝瓜粥: 丝瓜50 g,粳米100 g。每日1 次食用。( 2) 寒湿痹阻型,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痛处不红不肿,遇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剧。伴有目眩面浮足肿,胸脘痞闷。舌胖质黯,苔白腻,脉沉弦或弦滑。针对此证型患者,采用散寒除湿、蠲痹通络法进行饮食调护。予以干姜茯枣粥: 干姜6 g,茯苓15 g,红枣5 枚,水煎取汁,加入粳米100 g,再调入适量红糖食用。每日1 次。( 3) 气血两虚型,临床表现: 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被杖,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重,肌肉麻木不忍,步履维艰,筋脉拘急,屈伸不利。舌淡苔白,脉弦细或沉细。针对此证型患者,采用益气补血、化瘀通络法进行饮食调护。予以苡枣赤豆粥。生苡米60 g,红枣20 枚,赤小豆100 g,粳米50 g,绿豆15 g。共煮粥食用。每日1 次。均以7d 为1 个疗程,连续食用4 个疗程。
2 小结
痛风是一组与遗传有关的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而引起组织损伤的异质性疾患。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又称白虎历节。因疼痛较剧,有称为“痛痹”。又因疼痛走注不定,有称为风痹。其病机主要为外邪痹阻于肢体、经络,使气血运行失常所致。本病西医主要防治目标为: 控制高尿酸血症,预防发生过饱和的尿酸盐沉积; 迅速终止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 处理痛风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本病的护理干预常规有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等。在本次护理观察中,笔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了中医辨证施护方法进行干预,并根据证型施以食疗,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疗法中的个性化护理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