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机体内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发病与人体自身代谢异常密切相关。患者关节肿痛,苦不堪言,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中老年人痛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 普通人群患病率约占1.3%,而中老年人约占90%,发病高峰年龄多在45~60岁之间,其中男女比例约为20:3,绝经后的女性占4%。痛风发生近年有年轻化趋势。
1 中医诊断中老年痛风的有效方法
中老年男性患者体征偏胖,跗跖、单个跖趾、踝等关节红肿剧痛,反复发作,间或自行缓解,应考虑患有痛风性关节炎;如果同时合并为高尿酸血症以及对秋水仙碱治疗有效的,即可诊断为痛风。或通过对滑膜和滑液活检出现尿酸盐结晶,亦可确诊为痛风。
对于女性、中老年患者24h尿酸排出量增多,高尿酸血症程度很重,肾脏增负,个别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等症状即可确诊为痛风。
2 中医治疗中老年痛风的原则
依据中医疾病分类,痛风应归为“ 痹症”。从中医学角度看,痛风理病施治的原则即为祛风、散寒、化湿、清热,对于中老年痛风患者,首要的应该是排出体内的尿酸结晶。而靠单纯的药物治疗只能是缓解现状,起到抗炎止痛的作用,不能根除痛风疾患。
从中医角度治疗中老年痛风,要针对偏于风者和寒者、湿邪和热邪偏胜者决定痹症的性质,对症下药,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治疗。要使痛风患者达到除痛、通经、排酸、活血、修复的疗效,方能控制病情,解决痛风症状。
3 中医治疗中老年痛风方例举要
3.1 寒湿痹阻型痛风
寒湿痹阻型痛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人身肢体关节疼痛严重,不能自如屈伸,红肿明显,触及局部有冷感,遇热时疼痛稍减,周身脉络绷紧,舌苔淡红泛白。施治应重在祛风散寒,化湿温经。
方一:川乌头6g、生薏苡仁15g、黄芪20g、麻黄5g、鸡血藤15g、炒白芍14g、当归16g、甘草10g,萆薢16g,细辛5g、桂枝6g,生姜4片、土茯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0d为1疗程。
方二:羌活30g、草乌10g、片姜黄15g、细辛2g、桑枝30g、防己10g、土茯苓20g、木爪20g、萆薢13g、防风10g、当归6g、川芎10g、生姜4片、甘草10早、苍术20早、麻黄10g、桂枝2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0d为1疗程。
3.2 湿热痹阻型痛风
湿热痹阻型痛风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严重,热痛剧烈,骨筋崩显,血脉拘急,触手不及,腿脚不便,行走不利,昼夜有分,白轻晚重,舌苔深红泛黄。施治应重在祛湿解热,通经活血。
方一:杏仁10g、防己8g、连翘12g、赤小豆10g、蚕沙10g、秦艽12g,姜黄8g、海桐皮10g、滑石15g、灵仙脾15g、泽泻15g、萆薢16g、半夏6g、山栀子6g、土茯苓30g、虎杖20g、薏苡仁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0d为1疗程。
方二:黑豆20粒、大川乌3个、地龙员16g、全蝎22枚、麝香0.8g。把黑豆焙炒,大川乌去皮烘燥研末;地龙晒干去泥,全蝎水洗干净。上述研成细末,做成绿豆大粉糊丸,温酒送下,每次8~10丸。
方三:黄柏10g、土茯苓30g、紫草20g、薏苡仁30g、赤芍15g、虎杖20g、蒲公英20g、山慈姑12g、泽泻15g、川牛膝18g、萆薢15g、防己9g、水蛭6g。
中老年痛风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饮食,特别是对高嘌呤食物应避免大量进食,如豆制品、发酵食物、沙丁鱼以及动物的内脏,防止发胖。要控制吸烟,严禁饮酒。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要避免关节损伤和过度疲劳,保持良好心态,心情放松。
平时应多喝白开水以助于尿酸正常排出,严格控制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中老年痛风确实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只要患者坚持体质锻炼,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学会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将会大大加快治愈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