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所导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特异性疾病。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主要症状,常表现为跖趾关节、踝关节等处红肿热痛,活动障碍和关节畸形,迁延反复,常累及肾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形成,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笔者近年来运用自拟痛风舒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较好疗效。
1 治疗方法
治疗期间戒酒,忌吃海产品、豆类制品等高嘌呤食物,少运动,增加摄水量。予痛风舒痹汤,方药组成:党参15g,独活20g,苍术20g,黄柏20g,茯苓20g,防风20g,升麻15g,当归20g,泽泻20g,威灵仙15g,薏苡仁20g。每日1 剂,水煎分2 次服,7d 为一疗程。
2 讨论
痛风是以嘌呤代谢障碍或尿酸排泄失常所引起的血尿酸升高,并伴有结缔组织内尿酸钠结晶沉着为特征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当病程迁延时则表现为痛风性关节炎持续发作,关节红肿热痛,关节畸形,累及肾脏则引起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痛风性关节炎归属于中医“痹证”、“历节病”、“痛风”范畴。“痛风”之名最早记载于梁·陶弘景《名医别录》“……百节痛风无久新者”。早在《内经》有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古代多认为其发病原因为感受六淫之邪,《素问·痹论》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诸病源候论·历节风候》记载“风历关节,与气血相搏交击”。近年研究发现,痛风是由于先天性脾肾功能失调,或后天脾肾脏气耗损过度,使脾之运化功能失司,痰浊内生,肾司二便功能失调,湿浊排泄缓慢量少,以致痰浊内聚。此时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劳倦过度,七情所伤,或酗酒,食伤,或关节外伤等,则加重并促进痰浊流注关节、肌肉、骨骼,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痹痛,即痛风性关节炎。病机为素体脾胃虚弱,过食膏粱厚味,碍脾运化,湿热内蕴,侵袭经络,痹阻关节,实乃本虚标实之证。急性期以标实为主,表现为局部关节剧烈疼痛,红肿明显,皮温升高,触痛,活动不利,得冷则舒,遇热加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主,中医辨证为风湿热痹,治疗上为利湿清热解毒,疏风止痛,化瘀通络,辅以扶正健脾。方中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薏苡仁、泽泻、茯苓利水渗湿,健脾除湿;独活、威灵仙祛风通络,独活且可以引药达病所;防风、升麻解表疏风;党参、当归益气养血,且当归有活血止痛之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苍术有镇静止痛作用;防己对关节炎有明显镇痛消炎作用;黄柏有明显抗炎解热作用;薏苡仁能解热镇痛增加尿酸的排泄等。痛风舒痹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具有降低尿酸水平的效果。本方既可缓解急性疼痛,又可降低血尿酸水平,标本兼顾,解标之急,又能固本扶正,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