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热痹”范畴,临床以突然发作、下肢远端单一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为特征,常伴发热,血WBC 增高,血沉增快,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常反复发作,最终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甚至致残。笔者以二妙散加味治疗,临床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
1 治疗方法
予低嘌呤饮食,禁酒,多饮开水,每天2000ml以上,绝对卧床休息1 周,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
治疗以二妙散加味,基本方: 苍术30g,黄柏12g,赤芍、忍冬藤各15g,薏苡仁15g,延胡索、姜黄各9g,生甘草5g。随症变化: 发热加连翘,秦艽各12g,口干加生地15g,关节肿胀明显加防己10g,便秘加生大黄9g,尿短赤加竹叶9g,水煎取汁400ml,分2 次空腹服用,共7d; 续以效方减为半量,再服30d。
2 讨论
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和( 或) 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引起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形成。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及高酸血症的发病率呈显著提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尤其是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历节”范畴。笔者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病因为潮湿,或膏粱厚味,或嗜酒、疲劳、创伤等,外湿引动内湿,搏击“湿阻”而病发。其病机特点为“湿、热、瘀”,其中以“湿”为核心,湿郁化热,湿热蕴结,气血不畅,瘀血内阻,经络闭阻,不通则痛。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红肿热痛,病势急迫,疼痛剧烈。红为热,肿乃湿,痛为瘀滞。湿性重浊趋下,故关节痛多发生于下肢,尤其常见第一跖趾关节或踝膝关节等处; 湿性黏滞、缠绵,故病情易反复发作。依据病机特点,治法为利湿清热,祛瘀通络。二妙散方出《丹溪心法》,由苍术、黄柏组成,功能清热燥湿,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下肢痿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但用之临床效果欠佳,特别是痛风急性发作时,更显势单力薄。因此,笔者在此基础上化裁出二妙散加味方,基本方中重用具有燥湿健脾、祛风除湿之功的苍术,直中要害,为主药; 辅以黄柏、赤芍、忍冬藤清热燥湿、凉血通络、祛瘀止痛,并能牵制主药苍术苦温燥热之性,使之祛湿不增热; 佐以薏苡仁、延胡索、姜黄利水除湿、活血行气止痛; 使以生甘草调和诸药,兼能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诸药寒温并用,共奏湿去肿消、热退瘀散、络通痛止之功。本方近期疗效,与秋水仙碱、芬必得等相当,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取效后减为半量继续服用1 个月,随访1 年内复发8 例,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复发24例,经统计学处理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 05) 。本研究显示,二妙散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收效后改半量服用善后,又能有效降低病情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