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为痛风常见表现,如不积极治疗极易致残、致畸,影响关节功能。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是迅速终止关节炎发作,西医常采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控制急性发作,但不良反应较明显。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中医药治疗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
1.治疗方法
宣痹汤药物组成:连翘10 g,栀子10 g,薏苡仁30 g,蚕沙10 g,滑石10 g,粉防己10 g,清半夏10 g。
发热者加蒲公英、石膏;肿胀明显者加苍术、萆薢;疼痛剧烈者加威灵仙、徐长卿。制成颗粒剂,温水冲服,每日1剂,早晚2次服药。
2.讨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尿酸钠盐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以结晶形式沉积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对其治疗西医首选口服药物为秋水仙碱片,其次为非甾类消炎镇痛药。由于秋水仙碱片不良反应较大,许多专业医师现已逐渐放弃使用,而改用非甾类消炎镇痛药控制痛风急性发作,也取得比较满意效果,但不良反应仍时有出现。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医学入门·痛风》云:“痛多痰火,肿多风湿。”《景岳全书·风痹》云:“痹者,闭也,以气血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朱丹溪《格致余论》就曾列痛风专篇,谓“痛风者,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本病多见于中老年肥胖男性,因过食膏粱厚味,醇酒肥甘,导致湿热内蕴,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肾虚气化失司,不能分清泄浊则聚湿生痰,以湿热、痰瘀、浊毒闭阻经脉、流注关节为主,临床表现为关节红肿、发热、剧痛。
宣痹汤出自《温病条辨》,由防己、苦杏仁、滑石、连翘、栀子、薏苡仁、半夏、晚蚕沙、赤小豆皮组成,功用清化湿热、宣痹通络,主治湿热痹证。方中以防己为主,入经络而祛经络之湿,通痹止痛;配伍苦杏仁开宣肺气、通调水道,助水湿下行;滑石利湿清热,赤小豆、薏苡仁淡渗利湿,引湿热从小便而解,使湿行热去;清半夏、蚕沙和胃化浊;更用栀子、连翘泻火、清热解毒,解骨节热炽烦痛。全方通络、祛湿、清热俱备,分消走泄,配伍周密妥当。
现代研究表明,宣痹汤具有很好的抗炎、解热作用;能麻痹骨骼肌,有镇痛作用;能降低血尿酸;可调整免疫功能;对改善微循环,分解关节粘连,促进组织液回流、吸收也具有显著的作用“ 。
本观察结果表明,宣痹汤对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有明确的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降低急性期急性时相指标,对肝脏影响很小,且通过药物的加减能够改善肾脏功能,较单纯西药治疗有较为明显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