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引起血中尿酸浓度过高。并沉积所致的疾病。临床以高尿酸血症、急性反复发作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肾实质性损害、尿酸结石形成为特点。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是由先天酶缺陷引起,而继发性可因肾脏病、血液病、肿瘤等多种原因所致。属中医“痹证”“历节风”病范畴。
治疗方法
四妙散加味:苍术20g、薏仁30g、黄柏20g、牛膝15g、防已30g、木瓜15g、青黛(包)l0g、滑石15g、知母l0g、鸡血藤30g、当归15g、赤芍15g、萆15g、车前子15g、土茯苓30g、蒲公英30g、忍冬藤30g。兼肝肾阴虚加川断、寄生12g;兼脾胃虚弱加入白术12g、山药12g;兼结石者加金钱草30g、鸡内金15g。每日1剂,日分3次服。
中药外敷:虎杖30g,大黄30g,蒲公英30g。乳香、没药各15g。重楼20g,栀子15g,一支蒿15g。打粉备用,每次取适量粉末用醋调敷患处,每日1次。
以上治疗10天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其它药物,忌食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鱼虾、豆类、鸽子肉、瘦肉、啤酒等。
避免过劳累、紧张、受寒、关节损伤,戒烟酒,多饮水。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减轻疼痛。注意保暖及避寒,宜素食。忌辛辣。
讨论
痛风病服用西药秋水碱有特效,但毒副作用较大,复发率高。按中医风湿热痹来辨证本病,抓住主要病因、风湿热邪,紧扣病机湿热阻络、血脉瘀阻。病久可兼见肝肾脾胃虚损之象。以痰湿瘀血为本病的病理特征,采取清热除湿化痰、活血化瘀通络兼顾虚损的治则,内服外敷并施。所以病邪易祛,止痛消肿效果显著。且无毒副反应。较西药复发率低,患者乐于接受。可见本疗法对痛风的治疗确有效果,有重要临床价值。降低复发率,限制高嘌呤饮食仍是关键,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