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导致高嘌呤、高蛋白、高脂肪大量摄入,我国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率明显上升。该病急性发作期用传统西药从抑制尿酸生成、增加尿酸排泄、抗炎止痛等方面进行治疗,如使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但由于其严重的胃肠道刺激、肝肾损伤、骨髓抑制等副作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病的临床表现以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及伴有高尿酸血症为特点;引起本病的病理基础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等。应用大秦艽汤加减控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治疗方法 嘱患者低嘌呤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饮用啤酒;多饮水(每日1.5 L以上),保持尿量2 000 ml;坚持运动,控制体重 。给予大秦艽汤加减,具体方药组成:秦艽30 g、川芎15 g、独活15 g、当归15 g、白芍15 g、石膏30 g、羌活15 g、防风10 g、白芷10 g、黄芩15 g、白术10 g、茯苓10 g、生地10 g、熟地10 g、细辛3 g、土茯苓50 g、藿香15 g、佩兰10 g。每日1剂,水煎,3次服,2个月为1个疗程。
2 讨论
在病名归属上,祖国医学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归属于中医学的“痹症”、“痛风”、“白虎历节”等范畴。引起本病中医学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可追溯;《备急千金要方》也有类似介绍:“热毒从脏腑出,攻于手足,手足则热、赤、肿、痛也”;《格致余论·痛风论》中指出:“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热血得寒,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抟、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外台秘要》中有类似痛风病症的描述:“其昼静而夜发,发即彻髓酸疼不歇,其病如虎之啮,故名白虎之病也”。使用治疗药物在陶弘景《名医别录》:“独活,微温,无毒。主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
现代医家根据患者多形体肥胖、喜食膏粱厚味之品并易被膏粱厚味所诱发等特点,《素问·太阴阳明论》日:“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灵枢·贼风》认为“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故认为脾肾功能失司,湿热内生,蕴久化热,聚痰留瘀,而致风湿痰瘀痹阻经络而发病,治疗上给予大秦艽汤加土茯苓、藿香、佩兰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止痛。综上,可见大秦艽汤加减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