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金黄散由明代著名医家陈实功所创,首载于《外科正宗》,被历代医家称为外科用药之首,其剂由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天花粉、天南星、苍术、厚朴、甘草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散瘀化结、消肿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疗丹毒、疮毒、脓肿、乳痈及无名肿痛等。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如意金黄散可抑菌、抗炎、镇痛、解痉,有减轻局部疼痛、水肿、渗出物过多和继发性感染等作用。
1 治疗方法
(1)局部以金黄散(黄柏250g,姜黄250g,白芷250g,天花粉500g,制大黄250g,制南星100g,炒苍术100g,姜厚朴100g,甘草l00g,陈皮100g,共研细未混匀)每次取药粉20g左右用热水调糊外敷,每日1次,5―7d为1疗程。
(2)内服方药:黄柏10g,苍术10g,防己10g,萆10g,生薏苡仁25g,防风10g,威灵仙10g,忍冬藤10g,牛膝10g,地龙10g,泽兰10g,红花10g,赤芍10g。气虚者加人参、黄芪;血虚者加当归、白芍;痰湿疼痛者合用二陈汤。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将一、二煎药汁混合分服,上下午各1次,5―7d为1疗程。
2 讨论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是血中尿酸盐过高,沉积在关节内、滑囊、肌腱,致滑膜充血、水肿,炎症后渗出液停留关节腔,使关节产生急性炎性反应,出现关节的红肿热痛。祖国医学认为,痛风发病病机主要在于人体正气不足,脾肾功能失调,湿热痰瘀等病理产物聚于体内,留滞经络,复因饮食劳倦,或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内外合邪,气血凝滞不通,湿浊流注关节,发为痛风。《格致余论・痛风论》云:“彼痛风也者,大率因风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受冷,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急性发作多为正邪相争,郁而化热。故急用如意金黄散外敷为主 方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姜黄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二者共为君药。白芷、天花粉燥湿消肿、排脓解毒为臣药。大黄清热解毒,凉血祛瘀;陈皮、厚朴燥湿化痰、行涩消肿;苍术燥湿辟秽;天南星燥湿化痰、散结消肿止痛,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消肿止痛之功。内服方中黄柏、苍术、防己、萆、生薏苡仁清热利湿为主药;辅以防风、威灵仙疏风胜湿;伍用忍冬藤、牛膝、地龙以助清热之力,且有逐瘀通络定痛之效。诸药协同,疏通十二经脉,湿热之邪得清,经络瘀阻得通,因而红、肿、热、痛自愈。如此外敷配合内服治疗,加速邪热污浊的排泄,从而迅速改善症状,消除局部炎症,且对促进尿酸排泄有明显的作用。此外,坚持低嘌呤饮食,有利于控制尿酸的生成,防止痛风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