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青风汤和水调散治疗急性痛风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8:56)

文章正文

1 治疗方法

    内服青风汤,药用:青风藤、秦艽各20g,泽泻50g,萆30g,黄柏10g,白术、当归各15g,僵蚕9g。脾虚湿盛加党参15g,茯苓30g,鸡内金10g;湿热阻滞加竹茹、连翘、车前子各10g;痰瘀阻络加半夏10g,丹参35g,红花10g。每日1剂。治疗期间禁酒及高嘌呤食物,多饮水,注意休息。外敷水调散,药用:黄柏、煅石膏等量,研细末,加水适量调成糊状。涂于纱布上外敷患处,每日换药数次。

2 治疗效果

    完全恢复24例,有效3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3%。

3 讨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中医学中亦有“痛风”之病名,相当于痛痹、历节风、脚气等症。其病因病机历代各家都有论述。朱丹溪《格致余论》载:“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唐・王焘《外台秘要》认为本病“大多是风寒暑湿之毒,因虚所致,将摄失理,受此风邪,经络结滞,蓄于关节之间,或在四肢,其痰昼静而夜发,发时彻骨绞痛”。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篇指出:脚气致病原因有二:外是阴寒水湿,令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酒醴无节,或多食乳酪,湿热等物,因湿壅下焦……郁而化热,停留肌肤。《证治准绳》认为是由于“风湿客于肾经,血脉瘀滞”所致。《医学入门》认为多因“血气虚不营养关节腠理”缘故,描述了痛风后期“痛入骨髓,不移其处”的特点。结合临床实践及各家的认识,笔者认为该病的发病与正虚脾弱,湿、痰、瘀阻滞有关,而以风寒湿热侵袭为其诱发因素。病人素体正虚脾弱,卫外不固,运化失司,复多食肥甘厚味酒醴,风寒湿热侵袭,使湿浊内生而聚成痰,阻碍血行,血滞成瘀,湿、痰、瘀相结,滞留骨节筋膜,蕴久化热而发浊内生。临床常见脾虚湿盛、湿热阻滞、痰瘀阻络。方中泽泻清热利湿、利关节为君药,重用其剂量;萆、黄柏加强清热利湿泄浊之功;秦艽、青风藤祛风胜湿,通络止痛;白术健脾扶正;佐以当归活血化瘀;僵蚕化痰。共奏清热利湿,健脾泄浊,祛痰通络之效。依湿、痰、瘀之偏胜,辨证加减以标本兼治,配合水调散外用以热消肿,化瘀散结,内外兼治,疗效更佳。




上一篇:化浊清热治疗急性痛风 下一篇:金黄散外敷并中药内服治疗痛风急性发作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