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自拟清热除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8:51)

文章正文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规律和习惯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各种与饮食习惯相关的疾病也逐渐增多。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常因饮食不节而急性发作,常常表现为足踝部的红肿热痛,按中医辨证分型多属湿热蕴结型,笔者运用自拟方清热除痹汤口服配合局部外敷炎消膏的方法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1、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口服自拟方清热除痹汤,配合患处外敷消炎膏。自拟方清热除痹汤方药如下:虎杖20g,土茯苓15g,苍术10g,黄柏10g,薏苡仁30g,羌活10g,防风10g,当归10g,茯苓15g,甘草6g;用法:上药加清水500mL,煎至300mL,于餐后30min 左右温服,分两次服完,1 剂/d;患处外敷消炎膏一帖,持续8 ~ 10h,1 帖/d;共治疗3d。

2、讨论

  目前,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因素和发病机制,现代医学已有较明确的认识:体内血尿酸水平的长期偏高与近期嘌呤摄入,致使尿酸盐结晶在局部沉积而引发炎症反应是急性发病的主要原因。痛风性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风湿历节”“痹证”范畴。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中:“风湿历节,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素问•痹论》中:“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景岳全书》中:“自内而致者,以肥甘过度,酒醴无节,或多食乳酪湿热等物,致令热壅下焦,走注足胫,而日渐肿痛”;《证治准绳•痹》中:“热痹者,脏府移热,复遇外邪,客搏经络,留而不行,阳遭其阴,故痹焓然而闷,肌肉热极,体上如鼠走之状,唇口反裂,皮肤色变”。笔者认为,本病乃素体脏腑积热,痰浊之邪郁滞于经络,过食肥甘厚之品,致脾胃运化失职,湿热内生,新邪引动宿疾,湿热浊毒蕴结于肢节经络,出现红肿热痛、痛不敢当的急性期表现。故自拟清热除痹汤,以四妙丸合当归拈痛汤化裁加味而成。众所周知,四妙丸及当归拈痛汤均为治疗风湿热痹的良方,四妙丸出自《成方便读》,以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四味组成,主治湿热下注之痿痹之证;当归拈痛汤出自《兰室秘藏》,由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白术、苍术、当归、人参、甘草、苦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组成,主治风湿热痹及湿热流注浸淫而致的脚气等病症。现针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的病理特点,取四妙散去牛膝之酸性收引与苦辛发散相悖之弊;取当归拈痛汤保留当归、防风、羌活之苦温辛散之义,去人参之滋补留邪,升麻、葛根之升散上窜不走下焦,以茯苓甘淡渗湿代茵陈、猪苓,避其利泄太过、容易伤肾之嫌,苦寒清热则以黄柏代知母、苦参以专走下焦,加入虎杖、土茯苓以专清热利湿通痹之功。究其方药组成,则以虎杖、土茯苓清热解毒、除湿通痹,为君,羌活透关节之湿、防风散经络之湿、苍术去腠理之湿、当归和血中之湿、黄柏燥下焦之湿、茯苓渗脏腑之湿、薏苡仁利水渗湿除痹,共为臣佐,甘草解毒缓急、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化浊通痹之功,可清素体之郁热,除潜伏之浊邪,通关节之痹痛,取名“清热除痹汤”。

  中医中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当代,只要确切掌握疾病的特点,准确辨证,针对性选用合适的方剂中药,并进行综合性多方位治疗,其临床疗效是肯定的。笔者自拟的清热除痹汤,组成方药的各味中药均为植物药材,是有意针对痛风患者平素多食肉类海鲜、少食蔬菜水果的饮食习惯而设的;植物类药天然生成,其毒性和刺激性相对和缓,经煎煮后服用,适合千百年来人们长期的饮食习惯,对胃肠道刺激较少,故其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较少,这是现代化学药物不可比拟的优势;现代研究还发现,虎杖、土茯苓、黄柏、苍术、防风等均有降血尿酸、抗炎症反应、止痛的作用。配合局部外敷消炎膏可减轻局部炎症疼痛的症状。故此,运用本自拟的清热除痹汤配合消炎膏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上一篇:痛风消停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下一篇:清热养阴除湿汤治疗急性痛风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