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解毒活血化浊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9:10)

文章正文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盐在关节周围组织以结晶盐形成沉积引起的急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及血尿酸升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己成为一种常见多发病。解毒活血化浊方是笔者运用多年经过临床使用验证治疗痛风的有效方,对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具有较好的疗效。

1 治疗方法

    给予解毒活血化浊方口服: 土茯苓40g,山慈菇20g,蒲公英15g,车前草15g,薏苡仁20g,防己15g,茯苓20g,焦神曲20g,乌梅15g,木瓜20g,威灵仙15g,当归15g,赤芍30g,苏木15g。每日一剂,水煎3 次,混匀分早中晚3 次温服,疗程7d。嘱咐低嘌呤饮食,多饮水及停用其他相关药物。

2 讨论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其以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或间质性肾炎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目前西医根据临床分期的不同,痛风急性期口服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别嘌醇以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秋水仙碱能够通过干扰局部白细胞和滑膜细胞的趋向性,从而减少炎症因子的分泌,来减轻炎症。临床曾认为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急性期的首选药,但是由于其肝损伤、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

    中医对该病认识较早,但古代医籍对痛风没有相应病名,“痛风”病名最早见于金元时期。在此之前,多将本病归属于“痹证”、“白虎历节风”等。当代大多数医家,根据其发病特点,将其归于中医学“痹证“、“风湿热痹”的范畴。中医认为,痛风主要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导致脾不运化,湿邪集聚于肌肤、关节、组织经络而致气血瘀滞,故出现关节肿胀疼痛,湿、瘀日久化热出现局部红肿热痛。故脾虚湿盛、湿浊不化、久病及肾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痛风急性期湿热瘀滞证,在治疗上当以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活血化瘀为要务。解毒活血化浊方由土茯苓、山慈菇、蒲公英、车前草、薏苡仁、当归、赤芍、苏木等组成。方中土茯苓、山慈菇、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 车前草、薏苡仁、防己、茯苓健脾利湿化浊;焦神曲、白术、乌梅、木瓜、威灵仙健脾利湿,通利关节;当归、赤芍、苏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诸药配伍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健脾利湿化浊,凉血活血,消肿止痛之功效,使湿邪得化,瘀结得解。

    本研究表明,痛风患者运用解毒活血化浊方后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比治疗前有较明显的改善,说明该方在痛风急性期具有消肿止痛,降低血尿酸之作用。故解毒活血化浊方是治疗痛风急性期的有效方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上一篇:中药内外兼治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下一篇:马硝散外敷配合加味地黄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