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主要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滑囊、关节囊、骨质软骨等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的炎性反应以及病损,它多由家族因素和遗传因素引起的。其临床主要症状为痛风,常常表现为踝关节以及跖趾关节等处热痛红肿、关节畸形、活动障碍以及迁延难愈等症状,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环境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发病率逐渐上升。
1 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治疗:(1)寒湿阻络,气滞血瘀。这种病状主要是痛风性关节炎慢性期,其中病症表现为受累关节僵直、畸形以及关节红肿等,部分患者耳壳处以及受累关节周围出现出现痛风石等症状,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忍附汤加减:怀牛膝60 g,忍冬藤90 g,制附片30 g;土鳖虫15 g、川楝子15 g,水煎服,每日1 剂。(2)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这种病症主要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病症表现为发病急、最初为单个关节炎,好发于第一跖骨关节,然后趾关节以及以及其他的小关节,患病关节出现红肿热痛、感觉过敏以及患者的活动受限,并伴有心烦懊恼、舌质红、舌苔黄腻以及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症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主要采用舒脉饮加减:生甘草3 g;泽泻、车前子、防已各10 g;川牛膝、川芎、当归各15 g;丹参、白茅根、金银花各30 g,赤芍、土茯苓各60 g。水煎服,每日1 剂。中药治疗第1 疗程服药2 周,休息2 周再服药2 周。本组患者在服药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
2 讨论
痛风主要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障碍以及血尿酸增高等症状引起的,临床上被称为高尿酸血症,从而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淀以及关节畸形,累及肾脏引起的慢性间质性肾炎或者尿酸肾结石等形成。中医认为痛风性关节炎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过量食用辛辣、肥甘厚味等,导致脾运不健、阻滞经络从而导致气滞血瘀。通过对本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临床治疗时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其疗效显著,有效率达94.03% 以上。
随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饮食状况的变化,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并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通过对本组患者资料分析发现,痛风性关节炎多见于40 岁以上的男性。
在临床治疗采用西医治疗虽然显著快,但是副作用大,经过多很多学多年总结得出,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并且没有副作用,《外台秘要》云:“热毒气从脏腑中出,攻于手足,则赤热肿痛也”。临床治疗当辨证求因;分型治之。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特点,分型进行治疗,辨证治疗,从而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但是目前中医治疗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比如中医辨证治疗主要是围绕化瘀通络、清热解毒等方法,中医药物组成非常庞大、药物的配伍、选药等还有待进一步斟酌,并且中医汤剂不方便携带等,这些问题制约着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发展,有待于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不断进行总结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