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关节炎是一种异质性疾病,由遗传性和/或获得性因素引起尿酸排泄下降和/或嘌呤代谢障碍,尿酸盐在关节滑膜或软骨沉淀,导致滑膜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炎症反应,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尚无特效根治手段。为探讨中医药治疗痛风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笔者采用消炎膏外敷配合四妙散加味内服治疗该病,效果较好。
1 治疗方法
用四妙散加味内服联合消炎膏外敷。四妙散加味以四妙散为基础方,加通络化痰之品。处方:苍术l5g、黄柏15 g、牛膝1 5 g、薏苡仁30 g、陈皮10 g、土茯苓20 g、金银花15 g、赤芍15 g、地龙15 g。加水煎服,1次/d。消炎膏(由生石膏、冰片等组成,广州市正骨医院制剂)置于透明纸上摊成饼状,绷带固定,1次/d,6~8 h/次,7 d为1个疗程。
2 讨 论
痛风关节炎主要临床表现为病变关节红、肿、热、痛,活动障碍,尤以第一跖趾、跗或踝关节多发,一部分患者伴有发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按其证候分析属中医学痹病中“热痹”或“痛痹”范畴。其病因病机多认为与痰瘀湿浊热毒有关,由于过食肥甘滋腻之品或过度饮酒,蕴湿生痰化热,湿热痰浊下注,痹阻关节经络,导致气血流通不畅,不通则痛,故而多见足、踝关节红、肿、热、痛症状,如长期不愈,反复发作,可使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与功能障碍。另外高血脂症属血中痰浊已为大多数医家所认同,熊文生等提出,高血脂症为血中之痰浊,痰的来源有2方面,一是外源性因过食肥甘厚味之品生湿成痰;一是内源性由脏腑功能失调,水谷运化输布失常而滋生,病机关键在脾,治疗重在理脾化痰。因此,从中医角度讲,高尿酸血症和高血脂症有共同的病理基础。
痛风关节炎在治疗上以清热解毒、渗湿利水、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本研究采用四妙散加味内服联合消炎膏外敷的方法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据记载,四妙散最早出自清朝张秉成的《成方便读》,四妙散中包括黄柏、萆薢、苍术、薏苡仁、忍冬藤、土茯苓、车前草、金钱草等,其中萆薢舒经通络,祛风除湿,分清泄浊;方中黄柏、土茯苓、苍术、薏苡仁、忍冬藤能够健胃燥湿、通利关节;而车前草、金钱草等泄浊利尿。上述诸药相伍,可使湿热得以泄化,从而使浊瘀结得以清除 。消炎膏为由生石膏、冰片等组成,有消炎止痛作用。用其进行外敷,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直接进入病变部位,发挥治疗作用。本研究证实自制消炎膏治疗痛风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可以减少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四妙散对痛风的治疗作用考虑与血尿酸水平有关。有关药理研究显示,土茯苓可以增加尿酸盐的排泄量,有利于患者恢复肾功能,也有研究表明对于痛风患者而言,大剂量土茯苓能够通过排毒降低血尿酸水平,而方中的萆薢也有降低血尿酸、增加尿酸排泄以及抗炎的作用。相关四妙散对痛风关节炎防治的研究显示,四妙散对于痛风关节炎具有较好的抗高尿酸血症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促进尿酸排泄。
本研究结果显示,四妙散加味内服联合消炎膏外敷的方法对于痛风关节炎的治疗与血尿酸水平的降低密切相关。此外,四妙散对抗急性痛风关节炎的作用可能与炎细胞浸润的减少,以及病变组织TNF—a、组织NO以及PGE 水平的降低有关,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探讨。
本研究还对患者用药后出现腹泻、腹胀、胃部不适以及胃痛、胃部灼热感等不良反应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治疗中有1例患者在用药后出现腹泻症状,有1例患者出现胃部灼热感,均未经任何临床处理后症状自行消失,提示四妙散加味内服联合消炎膏外敷的方法对于痛风关节炎的治疗安全可靠,可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