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造成血尿酸水平增高,尿酸盐结晶在体内沉积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严重可引起肾结石、肾衰竭、关节损害。痛风性关节炎是由尿酸盐在关节腔内形成微晶体沉淀,引起的非特异性关节炎性反应。急性期多以突发单一关节红肿剧痛,实验室检查主要以c一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白细胞升高、血尿酸增高为主。单纯西医治疗痛风效果不佳。近年来中医治疗痛风以被广大患者接受,笔者选用《温病条辨》中宣痹汤为主方,以清热祛湿,通络止痛为切人点,选方用药,收到良好疗效。
1.3 治疗方法
宣痹汤组成为:防己15 g,杏仁15 g,滑石15 g,连翘9 g,山栀子9 g,薏苡仁15 g,法半夏9 g,晚蚕沙9 g,赤小豆9 g,海桐皮9g,山慈菇10 g,大枣15 g,甘草10 g。随症加减,服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7剂为1个疗程。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代谢性的风湿类疾病,是痛风中的急性发作阶段。由于体内血尿酸浓度增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关节软骨,导致了局部的炎性反应,以关节红、肿、热、痛等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痛风属中医之痹证、历节的范畴,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为外因,以先天不足或正气亏耗为内因,又因现代人生活质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嗜食膏粱厚昧,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水谷不化,湿热壅滞中焦化热,久病及肾,故本病病位在于脾肾。风寒湿热邪气侵袭脉络关节为此病病机,治则应为清热除湿,补肾健脾(前述包括“感受风寒湿热”,而此处病机及治则未提及风寒,建议再酌)。宣痹汤出自《温病条辨》药 ,组成防己利湿消肿,祛风止痛;杏仁下气开痹;滑石利湿除热;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山栀子清热除烦;薏苡仁健脾渗湿,除痹,清热;法半夏燥湿健脾;晚蚕沙祛风除湿,和胃化浊,活血通经,主风湿痹痛、肢体不遂;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海桐皮祛风湿,通经络;山慈菇清热祛湿,通络止痛;大枣调和营卫;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 ¨。主治:湿热蕴于经络,骨节烦痛,属中医痹证的湿热蕴结型。多发于中老年形体肥胖之人。西医多从抑制尿酸生成,增加尿酸排泄,抗炎止痛等方面治疗 ,常用别嘌呤醇、秋水仙碱、消炎痛、双氯芬酸、甚至激素类药物等,该类药物均有迅速抗炎止痛效果,但不良反应较大,且对肾脏、胃肠道影响较大,很多人不能耐受,以致病情反复,经久难愈。现代医学研究山慈菇所含的秋水仙碱是针对痛风性关节炎有效的唯一抗炎剂,对痛风急性发作有特别显著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及饮食习惯有利用于控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本方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具有疗效明显,不良作用小的优点,复发率低,长期服用患者可耐受,有较好的应用及推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