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痛风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浅探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8:57)

文章正文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致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血尿酸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属中医的痹证、淋证、水肿等范畴。现根据痛风好发的体质,诱发的因素及其不同阶段的症状,就其病因病机及治疗作浅探如下。

1 脾肾亏虚是痛风的病机关键

    胃的分清别浊与脾的传输,肺的敷布,通过三焦,清者运行于脏腑,浊者化为汗与尿排出体外。若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则分清别浊与传输功能失职,痰湿生成过多(血中尿酸生成过多),可发为痛风;若肾虚,肾的气化作用失常,开合不利,则水湿内停,痰湿积聚过多(血中尿酸排泄障碍),也可发为痛风。

    临床上,痛风患者多见于中、老年,多有家族遗传史。说明痛风与素体禀赋不足或年老体衰,脾肾亏虚有关。同时痛风病人常与肥胖、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病相伴发,而上述疾病常常与脾肾亏虚,痰湿内盛相关,也佐证了脾肾亏虚是痛风的病机关键。

2 湿、痰、瘀是痛风的基本病机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属中医痹证范畴。受累的关节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其病机是湿热邪毒,郁于关节,气血运行受阻而致;关节发病,夜半居多,说明其病在血,除湿热之外,当有瘀血。关节疼痛日久,常致关节漫肿畸形,此乃痰瘀胶固而致。日久皮肤可有痛风结节或溃流脂浊,属中医脂瘤范畴,是痰湿凝聚于肌肤而生。部分病人合并有肾结石,发作时尿血,尿频,尿急,尿痛,属中医石淋范畴,此乃湿热下注,煎熬成石,结石损伤脉络而致尿血。

    综上所述,因痛风而作的痹证、脂瘤、石淋,皆为湿、痰、瘀作祟。

3 饮食、情志、寒湿是痛风的相关致病因素

    饮食不节,恣食肥甘(高蛋白饮食或高嘌呤食物)或嗜酒伤脾,脾失健运,则生痰湿,痰湿内聚,流注于关节、肌肤、下焦则发为痛风。情怀不遂,忧思气结,气滞血瘀,或郁怒伤肝,肝气横逆犯脾,脾失健运,痰湿瘀内聚,也发为痛风。临床上常见因过度精神紧张,劳累诱发痛风发作。

    寒湿之邪乘虚入侵经络关节,与内伏之痰湿瘀相合。寒为阴邪,其性凝滞,凝滞之邪善于闭阻,致气血运行更为不畅,故疼痛较剧。临床上常见痛风病人,遇寒诱发。需要指出的是,痛风病人,寒湿之邪入里化热很快。

4 脾肾亏虚,痰湿瘀内阻。日久必致水肿,关格

    痛风的病人,既有脾肾亏虚之本虚,又有痰湿瘀内结之标实,日久必致脾失健运,气不化水,水湿不得下行而泛于肌肤,形成水肿;也可因肾的气化失常,关门开合不利,引起水液代谢的障碍而发生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水肿日久,浊毒不得外泄,进一步损伤脾肾。脾肾气化无权,小便量少,甚至无尿,导致尿毒内攻而出现呕吐清水,不思饮食,烦躁不安,甚则神志不清,此属“关格”。

    现代医学认为,痛风发展到后期,可以导致肾间质炎症和血管损害。晚期可出现肾功能不全。上述病理演变与痛风的中医病机演化相符合。

5 把握病机,分期治疗

    痛风的治疗,分发作期与缓解期。发作期一般有受累关节的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治疗以化湿逐瘀祛痰为主,药选土茯苓、萆、生薏苡仁、泽泻、当归、桃仁、红花、僵蚕、白芥子、胆南星等。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应健脾益肾为主,兼以化痰逐瘀,药选黄芪、白术、茯苓、苍术、补骨脂、肉苁蓉、骨碎补、熟地黄、赤芍、丹皮、当归、浙贝、白芥子、僵蚕等。




上一篇:加味地黄汤治疗痛风性肾病 下一篇:分型论治痛风性关节炎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