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加味地黄汤治疗痛风性肾病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8:57)

文章正文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特征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肾结石等。尿酸合成过多或肾脏排泄过少,使尿酸沉积于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称痛风性肾病。痛风性的肾实质损害,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临床上常用别嘌呤醇治疗高尿酸血症,但很多患者在血尿酸完全正常后,肾脏损害并未明显好转。中医药在控制血尿酸、防治肾损害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1 治疗方法

    加味地黄汤:生地黄30 g、怀山药15 g、山萸肉15 g、丹皮10 g、土茯苓30 g、泽泻15 g、秦艽15 g、玉米须30 g、金钱草30 g、莶草15 g、海桐皮10g、怀牛膝15 g。湿热表现明显者加苍术10 g、黄柏10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30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2 讨论

    尿酸系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血液中尿酸的浓度取决于尿酸的生成和排泄之间的平衡。如尿酸的生成增多、增速或排泄减少、减慢,或虽已排出较正常人为多的量但尿酸生成量超出排泄的速度,均可使血液中尿酸浓度增高,成为痛风发病的主要环节。人体的尿酸主要通过肾小球滤出、肾小管重吸收和肾小管分泌来实现。

    中医认为,肾主水液,肾的气化功能对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更是与肾的蒸腾气化直接相关。而尿液是体内血尿酸排泄的主要途径,因此,中医“肾”的功能与尿酸的排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治疗上应当注重恢复肾的气化功能。

    就临床表现而言,痛风患者表现为一派湿热征象,但湿热为标,其本在肾。肾的气化失司,导致尿酸代谢及排泄障碍,为其发病之本。在治疗上应当注重恢复肾的气化功能,对于其并发症的治疗,也应抓住从肾治疗这个中心。加味地黄汤方中生地黄、山药、山萸肉补肾固本,土茯苓、泽泻、丹皮、玉米须、金钱草泄浊,莶草、海桐皮、怀牛膝祛风湿、舒筋活络。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土茯苓能降低血尿酸,秦艽能溶解尿酸并解除尿酸所致疼痛,生苡仁、金钱草能排泄尿酸,地黄、山萸肉、玉米须能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诸药合用能使正气充盛,湿热浊邪排出,尿酸、尿蛋白降低,肾脏功能改善。




上一篇:慈菇大黄汤治痛风 下一篇:痛风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浅探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