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肾脏、皮下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相应的病损及有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痛风”一症,中医经典中曾作了较详细的记载。《丹溪心法.痛风》描述痛风的症状为“四肢百节走痛是也,”还指出“他方谓之白虎历节风证”。《类证治载、痛风》则说痛风是“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攻痛”。《证治准绳.痛风》认为痛风是由“风湿客于肾经,血瘀瘀滞”所致;《张氏医通.痛风》则指出“肥人肢节痛,多是风湿痰饮流注”的见解。
1.3 治疗方法
方用清痹汤加减。忍冬藤15g、败酱草15g、络石藤15 g、清风藤13 g、土茯苓12 g、老鹳草15g、丹参10 g、香附10g、赤芍12g、牛膝10 g、防风9 g、苍术12 g、甘草6 g、风热胜者加连翘15 g、葛根12 g;湿热胜者加防已9g、白花蛇舌草10 g。上方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要求患者卧床休息,注意饮食并大量饮水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后续服1~2周以巩固疗效。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中药新药治疗痛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主要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及主要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明显改善。
2.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28例病人中,最长服药39 d,最短服药6 d,均得到了1年左右的随访。其中临床治愈18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1例(因急性关节疼痛症状不能迅速缓解,改用西药治疗)。有效率96.4% 。
3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风湿热三邪内蕴所致,发作期间,局部热毒炽盛,故受累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忍。正如《外台秘要》所言:“热毒气从脏腑中出,攻于手足,则欣热赤肿疼痛也……”这与现代医学认为的机体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及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四肢组织而发病的机制是一致的。治以清热解毒,通络治痹为主。清痹汤方中忍冬藤、败酱草、土茯苓清热解毒,络石藤、青风藤、老鹳草、防风胜湿止痛,丹参、牛膝活血去瘀,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苍术燥湿健脾,甘草调和诸药,合而用之,共奏清热、祛风、胜湿、消肿的功效,对痛风性关节炎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本组病例经1年左右的随访,有效率达96.4% ,说明清痹汤加减治疗痛风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