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52例分析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9:32)

文章正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52例中,男35例,女17例;年龄40~75岁,平均52岁。单关节出现痛风性关节炎38例,多关节出现痛风性关节炎14例;伴有痛风石23例。轻、中度肾功能异常10例,严重肾功能不全2例;轻度肝功能异常8例。病程2个月~21年。血尿酸420~910μmol/L,平均515.8μmol/L。

1.2 诊治方法 (1)在应用非布司他前,先进行改变饮食习惯、减少高嘌呤食物及多饮水等教育,并停用正服用的其他降尿酸药物。(2)对痛风性关节炎较重患者,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3~5天,控制关节炎症状。(3)行血生化检查,了解肝肾功能及血尿酸状况,对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行肾脏核素检查,明确肾小球滤过功能。(4)给予非布司他片40mg,每天1次,4天后复查血尿酸,继续服药2周再次复查血尿酸,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继续服用40mg/d,连续服药2个月后,再次复查血尿酸及肝肾功能;对血尿酸>357μmol/L的患者,剂量增加至80mg/d。所有患者均服用5个月以上。

1.3 结果 本组患者应用非布司他4天后,血尿酸检测值下降(65.5±8.2)μmol/L;应用非布司他40mg/d,2周后,38例血尿酸<357μmol/L,达到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临床控制标准;12例血尿酸控制未达标患者将非布司他剂量增加至80mg/d继续治疗,1周后血尿酸降至357μmol/L以下。2个月后,50例血尿酸控制在(245±15.6)μmol/L。严重肾功能不全2例应用非布司他40 mg/d 2 个月后,血尿酸降至300μmol/L左右。所有患者肝功能均无明显异常变化,未再出现痛风发作。5个月后,痛风石形成23例,痛风石均有明显缩小,关节活动度改善。

2 讨论

    痛风是由遗传、药物、肾脏疾病、进食过多高嘌呤高蛋白食物等多种因素引起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外周关节处沉积所致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慢性关节炎等,病程长者易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并可使关节致残、肾功能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有资料显示,欧美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18%,痛风发生率为0.15%~0.37%。近年来,我国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直线上升。痛风治疗的基本目标是降低并维持血清尿酸<357μmol/L,使血液中尿酸盐不以晶体形式析出,能有效防止痛风的发生和复发,如能长期将血尿酸控制在<300μmol/L,可使痛风石逐渐吸收,减少关节破坏及肾损害。同时,痛风性关节炎有时容易误诊为其他关节疾病,须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

    本研究中,我们在进行饮食干预的基础上,采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效果满意。非布司他是一种新型的非嘌呤类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药,适用于长期治疗伴随痛风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其主要经肝脏代谢,经尿液和粪便排出,不良反应少。有研究发现,年龄和性别对非布司他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或安全性方面没有显著影响。本结果显示,服用非布司他4天后,患者血尿酸均有明显下降,2个月后均达到理想的血尿酸水平。伴有痛风石形成的患者,应用非布司他5个月后,痛风石均有不同程度溶解和缩小,关节功能改善;所有患者未诱发痛风急性发作,未出现痛风复发。提示,非布司他具有较强的降血尿酸作用,值得临床推荐。

 

 




上一篇: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谈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下一篇:治疗痛风新药非布司他的临床研究进展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