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最早出现在埃及、希腊及罗马时代。当时多为帝王将相富贵者所患, 因此又称之为“帝王病”、“富贵病”。加之痛风有骤然发作性剧烈疼痛的特征,所以,痛风的历史不仅在医学史上有记载,而且在神学、考古学、文学、戏剧、绘画及历代史书等领域均有涉及。最早记载痛风的是《圣经》。 《圣经》中记载亚撤皇帝在他统治的第39年脚患了痛风,亚撤并不是痛风第一个受害者,但却是历史上是第一个有记载的病例。
早在古代已把痛风与暴饮暴食联系起来。在欧洲和美国痛风成为常见病是与进食高嘌呤高蛋白质食物、饮酒习惯等有密切关系。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即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在战争期间由于食品缺乏,更提不上高蛋白食物的供应,痛风在当时成为少见病。而在二次大战以后,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蛋白质类食品的极大丰富,痛风成为欧美发达国家中年男性的常见病。西太平洋的岛国瑙鲁, 自1960年成为独立国家后,磷矿的大量开采使之成为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食品极大的满足使居民体重迅速增加,痛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而瑙鲁居民中高尿酸血症患者竞高达64% 。
随着我们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痛风的患病率也逐年升高,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以往患痛风的主要是40岁以上的男性,而以五六十岁的居多,现在二三十岁的男性出现痛风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痛风病人绝大部分都是平时饭局多、运动少,且多伴有肥胖。其中很多人是头一天晚上大吃特吃生猛海鲜或是痛饮啤酒,第二天醒来就发现脚趾或其他关节剧痛难忍。
现代医学认为痛风是指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包括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以及痛风性肾病等。痛风典型发病者起病急骤,常见午夜足痛如刀割, 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明显红肿热痛,持续数日可自行缓解,进入间歇期,在数月或数年后发作,有的人疼过了就不去管它。如果痛风反复发作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引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甚至死亡。
嘌呤与尿酸代谢异常是痛风症的生物化学基础。嘌呤是细胞核物质的组成元素,不仅机体代谢会产生嘌呤,几乎所有的动植物细胞中或多或少都含有嘌呤成分。机体代谢产生的嘌呤与从食物中摄入的嘌呤最终结局差异甚大。机体代谢产生的嘌呤在多种酶的作用下经过复杂的代谢过程大部分合成为核酸,被组织细胞重新利用,少部分分解成尿酸;而食物来源的嘌呤绝大部分生成尿酸,很少能被机体利用。所以从食物中摄取嘌呤量的多少,对尿酸的浓度影响根大。饮食不调是痛风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故痛风病人平时的饮食治疗就显得格外重要。
痛风病人的饮食治疗
痛风饮食治疗的目的:减少外源性尿酸的生成、同时促进体内尿酸排泄。
痛风饮食治疗总原则: “三低一高”①低嘌呤饮食;② 减轻体重;③低盐低脂膳食;④大量饮水。
1 低嘌呤饮食
过去主张用无嘌呤的饮食或严格限制富含嘌呤的食物,在限制嘌呤时,也限制了蛋白质,长期食用对全身营养带来不良的影响。目前主张根据不同的病情,决定膳食中的嘌岭含最,主要限制含嘌呤高的食物。
食物中嘌呤的含量的一般规律: 内脏>肉、鱼> 干豆、坚果>叶菜>谷类>粉类、水果。
2 节制总热量,消除超重或肥胖
肥胖是痛风的危险因素之一,70%以上的痛风患者均超过其标准体重。所以必须控制每天饮食中的总热量,减轻体重,以达到理想体重(体重公斤数=身高厘米数一105)为目标。痛风病人的饮食以控制在正常人食量的80~90%左右为妥,不要禁食和过度饥饿,在限制总热量的同时,患者的体重会有所下降,但切忌减得太猛, 因为突然减少热量的摄入,会导致酮血症。酮体和尿酸竞争排出,使尿酸排出减少,能够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
3 适量摄入蛋白质
蛋白质的摄入应以植物蛋白为主,每日50~70克,有肾脏病变者应低蛋白饮食。动物蛋白可选用牛奶、鸡蛋,因牛奶、蛋白无细胞结构,不含核蛋白,可在蛋白质供给量允许范围内选用。牛奶、奶酪、脱脂奶粉、蛋类的蛋白部分,它们既是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又含嘌呤甚少,对痛风病人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4 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应以植物性食物为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如面粉、米类。尽量少食蔗糖和甜菜糖,因为它们分解后会产生果糖,而果糖能增加尿酸生成。蜂蜜含果糖亦较高,也不宜食用。
5 低盐低脂膳食
食盐中的钠有促使尿酸沉淀的作用,加之痛风多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及肾病等,所以痛风患者应限盐,每天不超过3克。脂肪摄入量一般控制在每日50克左右为宜。清淡的饮食一方面可以减少热量的摄入有助于减肥,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脂肪分解产生的酮体,而过多的酮体会阻碍肾脏排泄尿酸。
6 多吃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可以增加体内碱储量,使体液pH值升高。关节液中pH值上升至6以上时,尿酸多呈游离状态,很少形成尿酸盐结晶。尿液pH值升高,可防止尿酸结晶形成和促使其溶解,增加尿酸的排出量,防止形成结石或使已形成的结石溶解。而且蔬菜水果多富含钾元素,钾可以促进肾脏排出尿酸,减少尿盐沉积。痛风患者蔬菜摄入可达500克/天,水果摄入250克/天。
7 多喝水
多饮水是为了增加排尿量,利于尿酸排出,防止尿酸盐的形成和沉积。只要肾功能正常,痛风病人每天喝水2000~3000毫升较理想,保持尿量2000毫升以上。为防止尿液浓缩,病人应在睡前或半夜也要饮水。
8 禁酒禁烟
饮酒会诱使痛风发作。慢性少量饮酒也会刺激嘌呤合成增加。酒类中嘌呤含量的规律:陈年黄酒>啤酒>普通黄酒>白酒。
9 饮食有度,不暴饮暴食
痛风病人常在暴饮暴食后血尿酸水平骤然升高,致使痛风关节炎发作。慢性痛风或缓解期的痛风,应给予平衡饮食。可以适当放宽嘌呤摄入的限制,可自由选食含嘌呤少的食物,嘌呤的每日含量应在200毫克以内,维持理想的体重,瘦肉煮沸去汤后可与鸡蛋、牛奶交替食用。
调整生活方式
1 改变烹调方式
食物中50%的嘌呤可溶于汤内,所以肉类及鱼类食物均应先煮,弃汤后再烹调。浓茶、浓咖啡、辣椒及胡椒、芥末、生姜等辛辣调味品因其能使神经系统兴奋,诱使痛风急性发作,应尽量避免使用。
2 调节饮食与用降尿酸药结合
不少痛风病人平时不用降尿酸药,单靠节制饮食控制尿酸,而常不成功。这是因为高尿酸血症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摄入高嘌呤食物过多只是原因之一。严格控制饮食,并不能阻断其他尿酸升高的因素,所以只靠控制饮食,血尿酸很难长期保持正常。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应采取降尿酸药和饮食调配同时进行的原则,当血尿酸降至正常水平时,可以适量吃一些鱼和瘦肉,但最好不要喝汤汁,因为经过较长时间煮炖后, 相当多的嘌呤已进入汤内。
3 运动疗法
适当运动可预防痛风发作,对减轻体重,减少内脏脂肪,减轻胰岛素抵抗也有帮助。运动量一般以中等运动量为宜。50岁左右的病人运动后以心率能达到110~120次/分钟,少量出汗为宜。每日早晚各30分钟,每周3~5次。运动种类以散步、健身运动等耗氧量大的有氧运动为好。
值得注意的是,跑步等剧烈运动后出汗增加,血容量、肾血流量减低。尿酸、肌酸等排泄减少, 导致出现一过性高尿酸血症。另外,运动后体内乳酸产生增加,竞争性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也可暂时升高血尿酸。所以一般不主张痛风病人剧烈运动。而运动时应多补充水分防止血液浓缩。
4 热水浴足
每天应热水浴或热水烫脚,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尿酸排泄,减轻疼痛。
5.消除应激状态,避免诱因
痛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而且复发率高,合并症多,稍不注意极易诱发。因此在生活中应注意避免痛风发作的诱因:高嘌呤膳食、饮酒、过度疲劳、受凉、局部外伤、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手术、感染、利尿剂及其它药物的应用等。痛风病人要劳逸结合,保证睡眠,生活要有规律,以消除各种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