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合理用药防治痛风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9:26)

文章正文

    痛风是身体中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其发病基础是尿酸代谢失常引起的高尿酸血症。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目前其患病率较15年前增长1 5~30倍。 

痛风急性发作用药

    得了痛风,在急性发作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消炎痛或秋水仙碱,能很快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红肿疼痛症状。用药越早,效果越好。秋水仙碱作用迅速,但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很接近, 毒副反应大,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会发生出血性肠炎、再生障碍性贫血,须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消炎痛虽不及秋水仙碱作用迅速 但毒副作用小,有很好的消炎止痛作用,可作为首选药应用,每次25~50毫克,每日3次,症状缓解后减量,症状消失停药。其他如炎痛喜康、萘普生等亦可选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药物都不能防止痛风反复发作。 

防止痛风反复发作用药

    要防止痛风反复发作,就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应用能抑制尿酸合成的药如别嘌呤醇,或能促进尿酸排泄的药如痛风利仙、丙磺舒,以控制高尿酸血症,降低血尿酸。别嘌呤醇在体内能竞争性地抑制次黄嘌呤醇的活性,使尿酸合成受阻 从而降低血尿酸浓度。当血尿酸较高时,一般每日服次,每次0.1克,7~10天即可使血尿酸下降,然后逐渐减少用量直至每日服0.1克或0 .05克,使血尿酸仍能保持正常,即为最低有效维持量,长期维持服用。该药的毒副作用主要有骨髓抑制,引起全身血细胞减少,肝脏损害和皮肤过敏反应等。出现毒副作用与用药剂量有关,当用药量在600-800毫克/天时易出现毒副作用,在300毫克/天以下则很少出现毒副作用。当肾功能不全时,该药的不良反应也会增加。另外,出现毒副反应还与个体差异有关。促进尿酸排泄药常用的是痛风利仙,毒副作用比丙磺舒小得多,仅极少数人可能发生肝功异常、白细胞降低等。它有强大的促尿酸排泄作用。一般每日服1次。每次50毫克,维持量每日服2 5毫克。在肾功能不全时要谨慎使用,有肾结石、尿酸性肾病、明显尿路梗阻,每日尿中尿酸排出量超过900毫克时也不宜使用,否则会使尿酸性肾病加重和有助于肾结石形成。服痛风利仙还要多饮水,使每日尿量维持在2000毫升以上,并使尿液的pH值调节在6.2~6.8之间效果为最好。由于降血尿酸药都有一些毒副作用,因此一般用一种即可。开始用治疗量,血尿酸下降后用维持量,使血尿酸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然后可逐渐减量至暂停使用,待血尿酸有回升后再用。 

痛风并发症用药

    当痛风病人伴有高脂血症时会阻碍肾脏排泄尿酸,如在降尿酸的同时加用降脂药,可选用非诺贝特,这是唯一具有降尿酸作用的调脂药,可使高尿酸血症很快得到控制。对于同时患有高血压的痛风病人,可选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或缬沙坦,在降血压的同时有明显的降血尿酸作用,一举两得并可有效改善肾血流量,保护肾脏。另外,碱化尿液也可增加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促进尿酸排泄。碱化尿液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服小苏打片,每日3次,每次1克。同时,还要慎用能增加尿酸重吸收、减少肾脏排泄尿酸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双氢克尿塞、速尿、双香豆素、甲氧苯青霉素等,以免升高血尿酸,引起痛风发作。

 




上一篇:如何防治痛风 下一篇:让痛风不痛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