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从阳明论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9:14)

文章正文

 

1  治疗方法

  给予自拟方:生石膏30~50 g,知母20 g,生甘草10 g,生大黄10~15 g(后下),栀子15 g,淡豆豉10 g,土茯苓15 g,萆薢15 g,桂枝10 g。每日1 剂,水煎300 mL,分2 次口服。便秘明显者,加芒硝10 g(后下);腹胀明显者,加枳实12 g,厚朴12 g。疗程为1 周。

2  讨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及其周围结缔组织, 当尿酸盐结晶析出时, 被白细胞及滑膜细胞吞噬,促使这些细胞释放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引起的炎症级联反应。

  本病的相似论述多见于中医学“痹证”和“历节病”之中,一般认为其病机是湿热内蕴,痹阻关节,遇外感或饮食不节引动而发。现代中医各家在前人认识基础上对本病有所发展, 联系脏腑辨证, 多认为本病本于肝、脾、肾功能失调,标于湿、热、痰、瘀留着筋骨、关节,对其急性发作期的病机认识基本统一为“郁热内盛”。然而,各医家虽有共识但治疗侧重点不同,故中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难以达到稳定的近期疗效和远期控制复发的目的。研究针对本病稳定而有效的治疗举措有重要意义。

  痛风发于阳明其意有二: 一是痛风发作时其证似阳明证;二是痛风的发病部位在阳明经。伤寒论中的阳明证,其特点为阳气亢盛,邪从热化最盛,属里实热,与痛风急性发作之时郁热内盛的病理相同, 根据病机相同,异病同治的原则,两者治法相同。

  痛风急性发作时其发病部位一般见于足跖趾关节、足背、踝、膝关节、拇指食指关节、肘关节等,且多在四肢阳面,下肢病位分布多涉及足阳明胃经,上肢病位分布多涉及手阳明大肠经。在痛风治疗的临床观察和文献中发现,与本病治疗相关的药物以大黄、石膏、知母、芒硝、土茯苓、萆薢、黄柏、苍术、秦艽、薏苡仁、蚕沙、金银花、蒲公英等使用较多,且药物多归于胃经和大肠经。从经络和药物归经理论分析, 本病病位当在阳明。

  现代医学研究中, 有学者提出中医证的本质是细胞因子, 其基本发病学原理是由于细胞因子网络紊乱的结果, 而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调控异常引起的细胞因子网络紊乱也是西医病所共有的基本发病学机理和发病学环节。从而支持了西医病和中医证通过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因子网络紊乱模式构建病证统一理论的可行性。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采用伤寒阳明证的数方合用,以栀子豉汤、白虎汤、承气汤加减治疗本病,栀子豉汤功具清心除烦、白虎汤善清阳明经热、承气汤长于通腑泄热,并加用桂枝等通络利关节,三方合用共奏清热泄浊之功。本研究亦显示,治疗组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及主要实验室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优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而说明从阳明论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确实可行,且疗效较好,进一步佐证了痛风发于阳明的假说。

 




上一篇:中医痛风相关病名的演变与发展 下一篇:从内伤致痹论治痛风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