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来看,疼痛有虚实之分,因于虚者谓“不荣则痛”,多由气血虚弱、阳气虚衰、津液不足、精血亏虚等引起; 因于实者谓“不通则痛”,多由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痰饮、气滞、瘀血等引起。大多数医家认为疼痛是由于风寒湿之邪侵袭机体,注于经络,流于关节,导致气血闭阻不通,引起疼痛。如贺普仁教授采用三通法,利用火针的温热作用,刺激穴位或局部,增加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使经络通、气血行、痹痛止。 王付采用经方治疗关节疼痛,以麻黄、桂枝、细辛、附子、干姜、乌头等温阳散寒药为主,取得明显效果。在临床中发现由外感六淫之燥邪侵袭,七情太过郁而化火,热病后虚火内生,大汗、大吐、大泻、多尿,或高热灼津等原因,损耗阴精,导致阴液不足,不能濡润经脉、脏腑,则发生不濡而痛,可从阴虚论治。
1 理论依据
气分阴阳,阴气具有减缓、抑制、宁静、凉润等作用,主要体现于: ①抑制和减缓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机能; ②抑制和宁静各脏腑经络的生理机能; ③抑制和减缓精血津液的生成及运行输布; ④抑制和宁静精神活动; ⑤凉润机体,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⑥凉润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防其生理机能过亢; ⑦凉润精血津液,防其过度代谢和运行失常。津血同源,血和津液都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都具有滋润濡养作用,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阴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焦水谷化生的津液,在心肺作用下,进入脉中,与营气相合,变化为血。布散于肌肉、腠理等处的津液,不断地渗入孙络,以化生和补充血液。《灵枢·决气》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痈疽》说“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液行于脉中,脉中津液可以渗出脉外化为津液,以濡润脏腑组织和官窍,也可弥补脉外津液的不足,有利于津液的输布代谢。当血液亏耗,尤其是在失血时,脉中血少,不能化为津液,需要脉外津液进入脉中,阴液亏少,凉润、宁静、抑制功能减退,不能更好的滋润脏腑、经脉、骨髓,从而出现关节的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因此,滋阴止痛、增液舒筋在治疗关节疼痛中有很好的效果。2 病案举例
韩某,女,65 岁,2014 年3 月15 日初诊。主诉: 双膝关节疼痛10 年,加重1 月。查体: 关节无肿胀畸形,活动轻度受限。MRI ( 2013 ~ 10 ~ 21) 显示膝关节骨质中度增生。查血糖、血沉、抗“O”、RF、CRP、ANA、ENA 未见明显异常。既往服用布洛芬、逐瘀通脉及骨仙片等药物,做过针刺、拔罐等理疗,疼痛有缓解。诊见: 双膝关节疼痛,晚间或休息,活动时疼痛加重,活动不便,伴有头晕,耳鸣,眼干,咽干,口干,心烦,睡眠不佳,饮食、二便尚可,舌红、少苔,脉沉细。西医诊断: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断: 骨痹。治宜养阴润燥,增液舒筋。处方: 黄芪60g 熟地24g 山药20g 山茱萸15g 枸杞18g 沙参24g 麦冬10g 石斛12 玉竹12g 甘草6g。7 剂,每天1 剂,水煎服分早晚服。3 月21 日复诊: 服上方后疼痛、口干有所减轻,头晕、耳鸣无缓解,加入桃仁12g 全蝎6g,继服7 剂,每周按时复诊,双膝疼痛及相应症状日渐缓解,治疗两个月后患者疼痛及伴随症状消失,停药观察。嘱患者平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忌食辛辣、海鲜等刺激性发物,并保持情绪稳定。
3 机理探讨
本例患者疼痛10 余年,久病多成阴,并且患者有头晕、耳鸣、眼干、咽干、口干、心烦、睡眠不佳及舌红、少苔、脉沉细等症状体征,故辨证为阴虚为主,治以养阴润燥、增液舒筋,药以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甘草等滋阴药为主,加入黄芪60 克补气生津行血,以防大量滋阴药滋腻碍胃,影响脾胃运化。《本经运原》说“黄芪,其性虽温补,而能通调血脉,流行经络,可无碍于壅滞也。”《珍珠囊》秘: “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 补诸虚之不足,一也; 益元气,二也; 壮牌胃,三也; 去肌热,四也; 活血生血,五也。”以黄芪补脾肺之气,鼓舞气机,使气行血行,补气生津,使津液充足,脉络中气血流贯,一则“不通” “不荣”之病机已除,二则可托毒生肌;久病多瘀,加入桃仁10 克,活血化瘀,促进气血运行; 因久病疼痛多入络,肢体拘挛,屈伸不利,非一般祛风燥湿、散寒通络等草本之品所能宣达,必借血肉有情之品相辅收效,虫类药具有钻透剔邪,搜风通络,消肿定痛,取全虫以毒攻毒,搜剔穿透,使其浊去凝开,经络通畅,邪蠲正复。《玉楸药解》曰全蝎“穿筋透骨,逐风除湿。” 《灵枢·百病始生》日: “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毋逆天时,是谓至治。”痛之属实者虽多,然属虚者亦不少。而《临证指南医案》言:“证之虚者,气馁不能充运,血衰不能滋荣,治当养气补血,而兼寓通于补。临床治疗关节疼痛多运用大量的祛风除湿、清热消肿、活血化瘀、舒筋通络及利水消肿等药物,效果一般,而很少从阴虚治疗,这一治疗思路是本人跟从导师门诊,观察治疗效果而得出的,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