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泄浊化瘀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9:05)

文章正文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生物合成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增高,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腔沉积,而反复发作的炎性代谢性疾病。痛风因其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被联合国卫生组织列为20 世纪人类十大顽症之一。目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以口服西药为主,但由于其副作用大而往往不能被患者长期接受。运用朱良春教授“泄浊化瘀法治疗痛风”的经验,治疗各期痛风疗效显著。

1 药物与治疗方法

    痛风颗粒,由土茯苓、川萆薢等组成,具有泄浊化瘀等功效,批准文号: 苏药制字Z04001377,每包10 g。新癀片,由肿节风、三七、人工牛黄等组成,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Z35020063,每片0. 32 g。浓缩益肾蠲痹丸,由生地黄、熟地黄、乌梢蛇、露蜂房等组成,具有益肾培本、蠲痹消石等作用,批准文号: 苏药制字Z04000448,每包4 g。

    一般治疗包括控制饮食、避免诱因,避免伴发病等。急性期口服痛风颗粒20 g /次,新癀片0. 96 g /次,3次/d,连用7 d 或症状缓解后停药; 间歇期口服痛风颗粒20 g /次,3次/d,连用30 d; 慢性期口服痛风颗粒20 g /次,浓缩益肾蠲痹丸( 有痛风石者选用) 4 g /次,3次/d,连用3 月。

2 讨论

    现代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目前仍以抗痛风、抗炎、排泄尿酸和抑制生成为主,副作用明显。

    中医治疗虽有其优势,但仍处于各自临床研究的局面,至今尚无统一的标准。如何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辨证分型,建立痛风的中医临床路径,实施贯穿于痛风性关节炎各期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使之更好地指导临床,一直是我们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祖国医学对痛风的论述,历代医家多囿于外邪或兼夹郁火之说。朱良春教授对痛风的病因病机曾有“症似风而本非风”、“乃浊毒瘀滞使然”的高度概括,认为多由内生湿( 痰) 浊,流注血脉,难以泄化,血涩结滞,化为浊瘀,郁闭化热,蕴结成毒。浊毒瘀结是发病的主要原因,脾肾失调是发病的基础。提出痛风性关节炎以“浊瘀痹”为中医病名,颇为贴切,避免混淆。根据朱良春教授泄浊化瘀的治疗法则,以其经验方研制的“痛风颗粒”作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各期的主要药物。方中土茯苓、萆薢、威灵仙、泽泻、秦皮等泄除浊毒,通利关节; 赤芍、益母草、地龙等活血化瘀,利水泄下; 苍术、首乌等运脾益肾,燥湿解毒,共奏泄化浊瘀、调益脾肾之功。全方通调并用,标本兼施,颇能切中病机。辅以新癀片或浓缩益肾蠲痹丸等药物,使其在痛风性关节炎各期的治疗中,发挥独特的功效。

    经临床观察,痛风发作期常表现为浊毒瘀结证,往往邪盛病进,受累关节症状明显。而发病后期正气不足,脾肾功能失调之象逐渐显露,如局部肿胀,缠绵难消,或肢节痠软,不耐疲劳等。同时伴有高脂血症,或糖尿病,或高血压病,或肥胖症的患者,在痛风慢性期中较为多见。痛风颗粒在急性期可以泄浊解毒,消肿止痛。通过泄浊化瘀,荡涤腐垢,推陈致新,不但可以解除痹痛,而且能改善人体内环境,促进血液循环,排泄和降低尿酸; 在缓解期能够维持体内血尿酸的正常水平; 慢性期可以缓解关节症状,防止病情反复,合用浓缩益肾蠲痹丸,还具蠲痹消石的功效。通过调益脾肾,正本清源,可以恢复和激发机体整体功能,以杜绝和防止痰湿浊瘀的产生,从而抑制和减少尿酸的生成。




上一篇:自拟痛风合剂配合黑药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下一篇:痛风消痹汤治疗湿热阻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