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平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 余年,在中医药治疗各种老年病、痛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高脂血症等方面有较深造诣,擅长应用整体调节之法治疗内科多种疑难疾病。吾有幸师从宋教授探索岐黄之道,蒙受教诲,受益匪浅。其应用祛湿泄浊法治疗痛风性肾病拟方用药独到,并获良效,兹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痛风性肾病很难用中医的某个病名统括,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结石,尚伴有腰酸腰痛、关节肿胀或不利、神疲乏力、夜尿增多而清长,甚至呕恶频作口有尿臭、皮肤瘙痒、尿少尿闭等。根据其发病机理、症状表现及演变规律,多数医家将本病归纳为祖国医学“痹证”、“痛风”、“历节病”、“白虎历节”、“石淋”、“血尿”、“腰痛”、“水肿” “虚痨”、“关格”等范畴,也有认为属于“水肿”等。《中藏经·五痹》认为此病“入腑则病浅易治,入脏则病深难治”。导师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出痛风性肾病的病因分为湿浊痹阻、血瘀痰阻、肝肾亏虚三种。认为本病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虚,后天脾胃虚弱,嗜食肥甘厚腻而致湿热瘀阻中焦,日久湿热邪气缠绵不去,经络脉道不利,血滞成瘀,深入骨骼而现痹证。若痹证进一步发展,痹阻经络关节日久,气血不行,骨失所养,不荣则痛病。邪由浅入深,由经络入脏腑,邪伤肾阴,阴虚内热灼伤津液,尿中杂质结为砂石,则为石淋; 湿热阻滞气机,不通则痛而为腰痛; 热伤肾络,血溢络外则为血尿。宋教授认为本病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之证。急性发作期以湿热、瘀血为主,亦有病久肝肾亏虚,正气虚弱,复感于邪而发病者,以关节疾病明显,或伴有全身症状为主。稳定期表现正虚邪恋,以肝肾亏虚为主。
2 治疗原则
痛风性肾病是一种病程较长,虚实夹杂之证,导师根据其病因病机,认为以肝肾亏虚为本,湿热血瘀痹阻为标,治以祛湿活血益肾为法。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红肿热痛,痛有定处,困倦乏力,下肢轻度浮肿,尿常规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尿尿酸偏高,小便灼热淋漓不尽,可伴恶寒发热,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祛湿泄浊,活血通痹为法。在稳定期,患者多表现为关节疼痛不显,颜面或下肢浮肿,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腰酸膝软,或伴有纳呆、恶心、口有秽味、夜尿增多、肾功能减退等症,属于肝肾亏虚,水湿不化,湿浊内蕴,治宜温肾补气、活血泄浊。
3 遣方用药
导师根据病因采用了祛湿泄浊、活血、益肾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急性期以祛湿泄浊为主,佐以活血,导师以三妙丸为基本方,同时运用土茯苓、山慈姑、粉萆薢三味药物,土茯苓除风湿、利关节,《本草纲目》中记载: “健脾胃,强筋骨,祛风湿,利关节……”山慈姑可以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粉萆薢则可以利湿祛浊、化痰散结,《神农本草经》记载: “主腰背、强骨节、风寒湿、周痹……”三药合用共达到祛湿泄浊、除痹的作用。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土茯苓能增强肾血流量,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利尿、改善肾功能以及明显的镇痛等不同的作用; 粉萆薢既有降低尿酸的作用,又可促进尿酸排泄,并且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山慈姑,协助土茯苓、粉萆薢增强其排尿酸的作用。同时加入清热活血之品,如赤芍药、乳香、没药等,乳香调气活血、定痛、追毒,没药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两药相兼而用,达到更加显著的疗效,然再运用水蛭的破血通经、逐瘀消癥的功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稳定期益肾扶正为主,佐以活血。
导师以肾气丸为基本方,同时加入枸杞子、芡实等。枸杞子具有补益肝肾的作用,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 “健脾止泻,除湿止带……”在补肾的同时又除湿,体现了攻补兼施的疗效。芡实可以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导师根据多年诊治经验,结合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特征,提出肝肾亏虚、湿热瘀血痹阻的观点,因此在治疗痛风性肾病时尤其注重采用祛湿活血益肾法,收效甚佳。
4 典型验案
王某,男,62 岁,初诊日期: 2010 年12 月23日。有痛风病史5 年,右足大趾痛风结节明显肿大,影响关节屈伸,外院西药治疗,疗效不甚明显,继而出现尿中泡沫,尿色深,双下肢轻度浮肿,肾功能逐渐衰退。初诊时,查血肌酐235μmol /L,尿素氮7. 5 mmol /L,尿酸463μmol /L,血沉90 mm /h,尿蛋白147 mg /dl。患者面色痿黄,右足大趾关节肿痛,腰膝酸软,头昏乏力,泡沫尿,双下肢轻微浮肿,胃纳欠佳,大便可,夜尿频数,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沉细无力。证属脾肾亏虚,湿浊不化,治宜健脾益肾、活血通络。拟方: 土茯苓60g,粉萆薢60g,山慈姑10g,鸡血藤20g,百合10g,生地黄15g,山萸肉15g,乳香10g,没药10g,丹参30g,当归10g,茵陈20g,竹茹15g,延胡索20g,白术20g,车前草15g,川芎15g,益智仁20g,虎杖20g。
7 剂。二诊: 药后关节疼痛减轻,下肢浮肿减轻,仍感腰膝酸软,上方加水蛭10g,牛膝20g,川断15g,7 剂。另配合小苏打片,通滞苏润江胶囊口服,雪山金罗汉止痛涂膜剂外用涂抹于患处。三诊: 病情平稳,症状较前减轻, 复查肾功能示: 血肌酐:175μmol /L,尿素氮7. 5 mmol /L,尿酸430μmol /L,尿蛋白150 mg /dl。仍守上方,减乳香、没药,加桃仁10g,红花10g,芡实15g。继续服上方3 个月,复查肾功能提示: 血肌酐125μmol /L, 尿素氮5. 9mmol /L,尿酸395μmol /L,尿常规检查阴性。守上方随证加减调治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 导师认为,患者老年男性,素体脾肾亏虚,运化湿浊功能减弱,致使湿热瘀阻中焦,代谢产物沉积不化,积聚于关节,痹阻经络关节,气血不畅,不通则痛,骨失所养,不荣则痛。治以健脾益肾,祛湿泄浊,活血通络。方中土茯苓、粉萆薢、山慈姑、车前草、白术健脾祛湿泄浊,山萸肉、生地黄、益智仁补益肾精,当归、乳香、没药、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化瘀通络; 百合、虎杖、茵陈、竹茹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痛风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除了药物治疗外,导师还十分强调注意饮食治疗,主张饮食的目的既要增强尿酸的排泄,又要减少含嘌呤高的食物摄入。每日饮食中的嘌呤含量应低于150 mg 左右。忌食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海鲜类、肉类高汤以及菜花、菠菜、豆类、龙须菜、蘑菇等。采用碱性食物,少吃或忌食酸性食品。多饮水以稀释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并增加尿酸盐的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