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排尿酸解毒汤治疗痛风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8:57)

文章正文

    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临床以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慢性关节炎及畸形等为特点的一种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烟、酒、海鲜、动物内脏食品的大量摄入,劳累、精神紧张等因素容易引起该病急性发作。

1 治疗方法

1.1 内服方  排尿酸解毒汤:黄柏、苍术、牛膝、滑石、莱菔子各15g,薏苡仁、败酱草各30g,制附子6g,地龙、威灵仙各20g,甘草10g。水煎服,1日1剂,1周为1疗程。随证加减:红肿重者加忍冬藤、连翘各30g;痛重者加元胡20g、细辛3g;夹瘀者加桃仁、三棱各10g;结石加金钱草、海金沙各30g。

1.2 外用方  仙人掌糊剂:嫩仙人掌250g,冰片、血竭各3g。将嫩仙人掌捣碎为泥,冰片、血竭研细加入仙人掌糊内和拌均匀,密封保存。根据患部面积大小,将药糊摊在油纱布上,贴敷患处,外用敷料包扎。每天换药一次。

2 治疗结果

    本组病人经过1~3周治疗,临床痊愈(血尿酸降至420urnol/L以下,血沉正常,白细胞总数不高,关节红肿、热痛消失,活动功能正常,随访半年内未复发)者72例;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血尿酸明显下降接近正常值,关节能正常活动)者18例;无效(用药后症状、体征及化验检查无明显变化)者10例。有效率90%。

3 典型病例

    熊某,男,42岁,干部,2003年2月18日初诊。患者工作上应酬很多,经常饮酒、食用海鲜产品。3年前,突然出现双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行走不便,经滴注青霉素,口服秋水仙碱、消炎痛后症状好转,但关节处仍有轻度红肿疼痛,尤以活动时加重,此后每遇饮酒、厚味或劳累后复发,开始每年发作1~2次,近一年来频繁发作,近日再次复发前来就诊。诊见:双足第一足跖趾红肿疼痛,触之灼热,夜不能寐,伴见胃脘饱胀,不欲饮食口干口苦。肢体倦怠,小便黄,大便略干,2~3天一行,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血尿酸680umol/L,WBC  11.5×109/L。血沉35mm/h;X线片:左跖趾软骨缘邻近关节有不整齐透亮区,西医诊为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为热痹。证属脾虚湿滞,湿热内蕴,痹阻经络。治以清热利湿通经止痛。方用排尿酸解毒汤原方,加元胡、三棱各15g,生大黄6g,每天1剂。外敷仙人掌糊剂,每天2次。内服外用12天后,红肿热痛全部消失,下肢活动正常,饮食佳,二便畅,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细。实验室检查:血尿酸320umol/L,血沉18mm/h,WBC5.5×109/L。嘱患者忌酒,禁食高嘌呤食物,多喝清水。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4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是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多由于饮食不当,摄入高嘌呤物质过多,引起代谢障碍,导致尿酸生成增多或排出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使然。中医理论认为,膏粱厚味,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失司,湿浊凝聚,久积成热,湿热浊邪内留脏腑,外注皮肉关节,故患者内而口苦粘腻、脘腹饱胀,外而关节肿痛。再者湿性重浊粘滞,易留注下焦,故而本病多发于下肢。西医给予消炎痛、秋水仙碱虽可止痛,但不能降低血尿酸量;用一般中医治湿痹之方,关节痛症状虽可缓解,降低血尿酸效果亦不佳。笔者所用排尿酸解毒汤乃四妙散与薏苡附子败酱散、六一散为基本方。三方清热解毒,燥湿利湿,引药直达下肢;莱菔子消酒、肉、食积;附子、威灵仙、地龙通经活络,消肿止痛。全方共起排尿酸、消肿痛治本之效。外敷药中仙人掌清热解毒,冰片、血竭活血通经,患处局部直接用药,迅除标证之伤痛。内外夹击,收效更好。




上一篇:活血通络、化痰泄浊法治疗痛风之探讨 下一篇:黄柏苍术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