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由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疾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常见的症状,疼痛剧烈且反复发作,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可致关节畸形和活动功能障碍,已成为困扰痛风患者的一大严重问题。目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尚未能得到完全根治,多以及时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解决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近年来,民族医药逐渐应用于治疗痛风,亦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壮药扑肿定痛方是壮族民间应用于治疗肿痛的验方,可应用于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1、治疗方法
壮药扑定痛方(鹰不扑50 g、肿节风50 g、扛板归50 g、海风藤50 g、两面针50 g)加水适量煎煮,去渣取液,待药液冷却至40 ℃左右,用无菌医用纱布蘸药液外洗患处。每次15~20 min,每日2 次,7 天为1 个疗程,共治疗1 个疗程。
2、讨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以关节红肿、疼痛及活动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多以控制急性发作、抗炎镇痛为主,选用药物有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及其他镇痛药等,但此类药物副作用大,长期反复服用对患者身心产生较大的影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于壮医“发旺”范畴,本病的发病与患者感受风、湿等毒邪,阻滞三道两路,导致人体气血失衡、运行不畅、闭阻于筋骨肌肉关节密切相关。我国壮医专家班秀文提出壮医治病以外治为主,偏重祛毒的观点。因此,调气解毒、调整气血归于平衡是壮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大法。壮药扑肿定痛方是在挖掘民间壮医药治疗“发旺”经验用药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得出的经验方,具有较好的消肿止痛等效果。方中鹰不扑、肿节风为主药,鹰不扑调火路,可散瘀消肿止痛、祛风利湿;肿节风主调龙路、火路,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络、活血祛瘀之效;扛板归可通水道、气道,主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两面针为调火路药,消肿解毒、通络止痛;海风藤祛风湿、止痛。诸药合用,通过外洗,药物成分被病患处透皮吸收,加之药液的温热作用,畅通人体阻滞的龙路、火路,共奏祛毒、消肿止痛之效。
本研究表明,壮药扑肿定痛方外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良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减轻病痛,临床应用安全,未发现不良反应,有着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