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疼痛总不好怎么办?中医有良方

(来源:网站编辑 2022-12-05 08:30)

文章正文

疼痛总不好怎么办?中医有良方

防病强身

专家介绍

徐益权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江苏省针灸学会理事、针灸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南京市针灸学会理事,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成员。擅长针、药并用治疗临床各类疾病,尤其对各类痛证有独特疗效。

疼痛人人都遇到过,但将其视作病症并及时就医的人并不多。中国疼痛认知调研数据显示,具有解决疼痛意识并积极寻求正确解决疼痛办法的公众只占很小比例,70%的人选择忍耐,57%的人会忍受疼痛1周以上才就医。正因如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11日设立为“世界镇痛日”。

慢性疼痛,能治也必須治

疼痛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只是一种症状,与病同来亦随病而去,但这并不是疼痛的全部。随着医学的进步,我们已经基本弄清了疼痛背后的生理学机制,也就明确了疼痛的急慢性之分。

急性疼痛通常指持续3个月内的疼痛,我们被门夹伤手指、被烫伤时的疼痛,以及某次发作痛风或是其他疾病造成的疼痛,都是急性疼痛。这种疼痛其实是一种保护性的疼痛,它一方面短时间内提醒我们远离危险源、脱离危险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醒可能有疾病的困扰,需要及时就医。

慢性疼痛就更为折磨人了,它通常持续3个月以上,可以是之前某次疾病、外伤后一直迁延不愈的疼痛,也可以是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三叉神经痛等病反复发作带来的无休止折磨。当然,还有些疾病哪怕治愈后仍然要给人留点不愉快的纪念,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常常持续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甚至有10%左右的患者难以找到明确病因,只得在排除其他疾病后,结合疼痛发生的部位,冠以相对笼统的病名,如“非特异性腰背痛”。

曾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有至少1亿人处于慢性疼痛的威胁之下。慢性疼痛毫无疑问是一种严重的折磨,既折磨肉体又折磨精神。当患者辗转于多家医院,接受多种治疗后依旧无法缓解病情,则很有可能使他们失去对抗疾病的信心,在焦虑的基础上继发抑郁情绪,甚至抑郁情绪成为患者主要的精神障碍。抑郁情绪与疼痛相互影响,即可形成“疼痛—抑郁情绪—痛阈降低—疼痛加重—抑郁情绪加重”这样的恶性循环。

这在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老年人往往多病共存,更易受到慢性疼痛的威胁,且伴随衰老和社会功能减退,心理调适机制更加薄弱,一旦陷入恶性循环中,可能对医务人员及治疗方案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到疼痛性疾病本身的治疗,甚至是失去生活的动力。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与观念的更新,各个医学分科都对相关疾病带来的疼痛更加重视,比如骨科会开展多种针对疼痛的特色康复、护理,三级医院也大都有疼痛科,对疼痛可以进行专科治疗。

你若疼痛,该如何就诊

如果出现急性疼痛,可以选择挂急诊,或是相应疼痛部位相关科室,此时首先需要明确疼痛背后的原因,是否有需要紧急干预的疾病,如骨折、心肌梗死、胃肠道出血等。

如果已经属于慢性疼痛,期望能够缓解改善疼痛,那么可以前往疼痛医学科,或者专门的疼痛门诊。就诊时,我们可以这样描述自己的疼痛。

1. 描述疼痛的部位:包括哪里最痛,哪里最先开始痛,有没有其他部位的疼痛不适,等等。

2. 描述疼痛的性质:主要表述疼痛的类型,比如针刺般的疼痛、火烧样疼痛、抽筋样疼痛、酸痛、隐隐作痛等。

3. 描述疼痛的时间、规律:尽量准确汇报疼痛最初出现至今的时间,以及疼痛出现的频率,如白天多还是夜间多。

4. 疼痛的影响因素:是否有明显的诱发事件,哪些情况会导致疼痛加重,哪些情况会导致疼痛减轻。

5. 治疗与用药情况:以前是否有过就诊,相关的诊断是什么,以及平时是否有用止痛药物,其他药物的用药情况是怎样的,等等。

应对疼痛,中医有高招

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类型的疼痛已经有了相应的治疗方式。现代医学中,除了应用多种类型的镇痛药物,也开发出神经阻滞、神经毁损等介入治疗方式。而中医药,在难治性疼痛面前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疼痛的重要武器。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就依托针灸进行过镇痛麻醉的研究,取得了成功开展针灸麻醉下开腹手术等多项重要成就。尼克松访华时还受邀观摩针刺麻醉下进行的手术,针灸在世界掀起的热潮也从此发端。这便是针灸镇痛麻醉的典型运用。

针对慢性疼痛,可以根据具体疾病类型辨证选穴针刺治疗,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应用针灸治疗往往效果不俗。随着技术的发展,也有很多新的针灸技术在疼痛干预中大放异彩。中医揿针等浅刺疗法在镇痛方面较有优势,它属于皮内针,进针仅达皮下1—2毫米,但能够有效刺激穴位,贴在穴位上后可以留置数小时甚至数天,不影响活动且十分安全。在四肢、各处关节、腰背、头面部的慢性疼痛中都能够发挥很好的疗效。

如果辨证属于虚寒、寒凝,也可以使用艾灸、火罐等带有温热特性的疗法,来缓解“寒则凝滞、不通则痛”的情况。现在亦有以中药汤剂煮制火罐而成的“药罐”疗法,在发挥温热除湿疗效的同时,亦能够加入中药的效力。针对腰背部、四肢的疼痛,中药湿热敷联合生物灯照射的方法也有帮助。

另一方面,由专业的中医医师辨证论治后,也可以使用汤药来辨证施治、整体调理。一方面可以调理机体,改善久病带来的机体状态,提振正气;另一方面也可以运用多种治痛中药,直达病灶,多项研究证明如延胡索内服可产生类似可待因的效果,能显著提高人耐受疼痛阈值。乳香、没药、川芎、五灵脂等对血瘀类疼痛十分有效。

(编辑    车 翀)




上一篇:夺命淋巴瘤,为何总易被误诊 下一篇:学会拒绝,不做任人使唤的“老好人”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