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痛风的降尿酸治疗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9:27)

文章正文

1 前言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单一关节炎、痛风石沉积,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痛风发病率近年来明显增加,尤其在发达地区。高尿酸血症是指37℃时血清中尿酸含量男性超过416µmol/L(7mg/dl);女性超过357µmol/L(6 mg/dl)。

2 痛风的治疗

2.1 治疗目的

    痛风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是一个可逆的尿酸沉积性疾病。痛风的治疗不仅是对关节炎症急性发作的处理,更重要的治疗目标在于通过将高血尿酸水平降至正常,去除尿酸盐结晶及尿酸盐结晶引起的刺激,才能真正使关节炎症消退,痛风石及尿酸性肾结石消除,达到治愈目的。

2.2 降尿酸治疗时机

    痛风的降尿酸治疗主要适用在于痛风炎性症状缓解期,具体为: (1)痛风性关节炎有下述情况之一应予降尿酸治疗:①急性关节炎每年发作≥3次;②有痛风石、痛风性泌尿系结石、慢性痛风性肾病;③经饮食控制后血尿酸仍>536µmol/L(9 mg/d1);④X线片上有受累关节的破坏。 (2)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有下述情况之一应予降尿酸治疗:①如白血病化疗等引起急性血尿酸产生过多;② 血尿酸>714µmol/L(12 mg/d1); ③ 24 h尿尿酸>1 100 mg(6.545mmo1)。

2.3 降尿酸治疗目标

    当血尿酸达405µmol/L(6.8 mg/d1)时将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在人体组织,故降尿酸治疗的目标使血尿酸降到357µmol/L(6 mg/d1)以下。但对于已有大量痛风石的患者,为加速痛风石的溶解,目标控制值可降至119~238 µmol/L(2~4mg/d1)。

3 药物降尿酸治疗

    常用降低尿酸水平的药物有两类: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其使用原则:小剂量开始,缓慢加大剂量(每3~4周加1次),使血尿酸水平缓慢、平稳降至目标值,以最小有效剂量维持治疗。小剂量逐渐递增给药法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避免血尿酸水平急剧下降而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常见的错误用法有: (1)开始即用较大剂量; (2)一直使用开始时的较小剂量,未根据血尿酸监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

3.1 降尿酸药物的选择

    根据肾功能、24 h尿酸排泄总量及痛风石形成情况选降尿酸药物。 (1)对60岁以下、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内生肌酐清除率>50ml/min)、无痛风石和肾结石、正常饮食下24 h尿尿酸低于700 mg者,应选择排尿酸药。 (2)对于有中等程度以上肾功损害(内生肌酐清除率<35 ml/min1、24 h尿酸量大于800 mg、或有痛风石的应选择抑制生成尿酸药。一般在疾病早中期以选促进尿酸排泄药为主,疾病中晚期以选抑制尿酸生成药为主。

3.2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

    别嘌醇是目前最常用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本品为黄嘌呤酶抑制剂,其代谢产物异黄嘌呤醇也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氧化为尿酸,从而减少尿酸的生成,也能使痛风病人组织内的尿酸结晶重新溶解。用药后24 h血尿酸浓度就开始下降,在2 4周时下降最为明显。别嘌醇初始剂量100mg/d, 以后每2~4周增加100 mg,直至100~200mg,每日 3次。每日剂量在300 mg以内,也可1次服用。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皮疹、药物热、肝酶升高、骨髓抑制等,应予监测。大约5%患者不能耐受。偶有严重的超敏反应综合征,表现为高热、嗜酸细胞增高,毒性上皮坏死及剥脱性皮炎、进行性肝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肾功能不全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应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减量使用。用药期间必须定期检查血象及肝肾功能,对别嘌醇过敏者禁用。

3.3 促尿酸排泄药

    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从而降低血尿酸。用药期间,特别是开始用药数周内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每天尿量达2 L以上)。 (1)丙磺舒:初始剂量250 mg,每日2次,渐增至500 mg。 每日3次,每日最大剂量2 g。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症状、皮疹、药物热、一过性肝酶升高及粒细胞减少。对磺胺过敏者禁用。 (2)苯溴马隆:初始剂量25 mg/d,渐增至50~100 mg, 每日1次。根据血尿酸水平调节至维持剂量,并长期用药。本品不良反应较少,包括腹泻、皮疹、。肾绞痛、粒细胞减少等,罕见严重的肝毒性作用。 (3)苯磺唑酮:初始剂量50 mg,每日 2次,渐增至100 mg,每日3次,每日最大剂量600 mg。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症状、皮疹、粒细胞减少,偶见肾毒性反应。本品有轻度水钠潴留作用,对慢性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3.4 根据合并症选用“一箭双雕” 降尿酸药物

    痛风病人常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合并症,对痛风病人临床选用有降压、降脂又有降尿酸治疗的“一箭双雕”药物。目前研究发现氯沙坦50 mg,每天1次;氨氯地平5~10 mg/d,能降压又能降血尿酸。非诺贝特和阿托伐他汀,两者兼有降尿酸和降血脂的作用。

4 结语

    痛风病人的降尿酸治疗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治疗过程,一般用在痛风性关节炎的缓解期。不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因促使尿酸盐结晶溶解时可诱发急性症状并加重关节急性期症状,一般在急性发作控制后1周才开始使用。要掌握好降尿酸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要碱化尿液(尿液pH值6.5~6.8)和多饮水(每天饮水2~3 L);低或无嘌呤膳食,避免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各种肉汤、海鲜、啤酒等)。禁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安体舒通、噻嗪类利尿剂、胰岛素、青霉素、乙胺丁醇、左旋多巴、二甲双胍、华法令、阿司匹林等。才能达到治疗目标,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别要遵循降尿酸药物小剂量逐渐递增给药法,达到治疗目标后,予维持剂量长期治疗。定期检查血尿酸、尿尿酸、血象及肝肾功能。

 


上一篇:治疗痛风药物研究进展 下一篇:痛风和新型降尿酸药:非布索坦、非布司他、Febuxostat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