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痛风除髙尿酸血症外可表现为特征性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尿酸性尿路结石、慢性间质性肾炎,甚至痛风性肾病肾功能衰竭等。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无症状期,只有出现前面所述的临床表现时,才称之为痛风。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实施饮食指导可有效预防髙尿酸血症发展为痛风,减少痛风急性发作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
饮食指导
1 限制嘌呤的摄入量,减少外源性尿酸生成:嘌呤是细胞核的一种成分,只要含有细胞的食物就含有嘌呤。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健康人体内的尿酸约80%由机体代谢产生,20%由食物核蛋白中的嘌呤经酶分解而生成。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嘌呤绝大多数被组织细胞利用, 而从食物中摄取的嘌呤很少被组织细胞利用,绝大部分合成尿酸。因此,痛风患者应长期限制膳食中嘌呤的摄入量, 痛风急性发作期要严格限制在150 mg/d以下,只能食用牛 奶、鸡蛋、精制面粉、水果及含嘌呤少的蔬菜,禁食一切肉类及其他富含嘌呤的食物,如黄豆、菌藻类、菠菜、菜花等;痛风缓解期及高尿酸血症者可适当放开,控制在300 mg/d以下,在全天蛋白质摄入量范围内,牛奶、鸡蛋清可不限量,全鸡蛋每日限用1个,瘦肉类和白色肉类(鱼、鸡)每日可选用 100 g,少用或不用含嘌呤多的蔬菜,如菠菜、蘑菇、青蚕豆、扁豆、鲜豌豆类等。
2 限制蛋白质的摄人量,减少内源性尿酸生成:急性痛风发作时,蛋白质可按每日0.8 g/kg体质量供给,以植物蛋白为主,动物蛋白可选用牛奶、奶酪和鸡蛋,但酸奶中的乳酸影响尿酸排泄,故不宜饮用,缓解期蛋白质控制在每日1 g/kg体质量,尽量不用动物内脏类食物。
3 限制能量摄人,维持理想体质量:肥胖或超重是痛风和髙尿酸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者应限制总能量的摄入,通常每日不超过25〜30 kJ/kg理想体质量。对超重者可在原每日摄入总能量的基础上减少10%〜15%,使体质量逐渐降至理想体质量。减体质量时要循序渐进,避免短时间内体质量突然降低,否则易造成体内酮体升高,竞争性抑制尿酸排泄,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
4 限制脂肪摄入量,有利于尿酸排泄:脂肪有阻碍肾排泄尿酸的作用,在痛风急性发作期更应加以限制,控制在40〜50 g/d,不用含脂肪高的肥肉、动物油等。
5 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可增加尿酸排泄: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65%〜70%,可减少脂肪分解产生酮体,有利于尿酸盐排出。可选食大米、面粉等淀粉类食物,尽量少用蔗糖、蜂蜜等精制糖,因为它们分解代谢后一半成为果糖,而果糖能增加尿酸生成。
6 限制钠盐摄入,减少尿酸盐形成:尿酸在血液循环中99%以尿酸钠的形式存在,故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控制在6 g以内,合并髙血压及肾功能不全者应限制在3 g以内。
7 保证充足的水分,促进尿酸排泄:正常情况下,机体代谢合成的尿酸约80%经肾脏排泄,20%经肠道排泄。充足的水分可增加尿量,增加尿酸排泄;充足的水分还能稀释尿液,降低尿尿酸浓度,增加尿尿酸的溶解度,使尿酸盐结晶形成减少,降低尿酸盐结晶对肾脏的损害。每日饮水量应在2 000〜3 000 mL,保持尿量在2 000 mL以上。心功能、肾功能不全时宜适量饮水。
8 禁忌酒类:文献调查发现男女性血尿酸水平与饮酒量呈正相关。啤酒中含有大量的嘌呤,大量饮酒可加速嘌呤分解,从而使尿酸生成增加;酒精还可引起髙乳酸血症,使尿酸排泄减少,故应禁酒类。
9 碱性食物可碱化尿液,增加尿酸在尿中溶解度:蔬菜、水果、牛奶等碱性食物可提髙尿液的pH值,增加尿酸排泄。每天至少吃500 g蔬菜和300 g水果,特别是西瓜和冬瓜,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更适合痛风及髙尿酸血症者选食。
10 合理选择烹调方法:嘌呤是一种水溶性的物质,将含嘌呤高的肉类食物先水煮弃汤,将菠菜、菜花、豆制品等先用开水焯水后再行烹调,都可有效减少嘌呤的摄入。此外辣椒等刺激性调味品应尽量少用。
讨 论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导致血清尿酸增高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尿酸为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虽然体内的嘌呤只有 20%来源于食物嘌呤,但是食物中的嘌呤在体内不被机体利用,几乎完全转变为尿酸,故饮食中嘌呤的摄入量与血液尿酸水平关系甚为密切,对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保持合理的饮食行为,对维持血尿酸在正常水平,防止高尿酸血症发展为痛风,减少痛风急性发作次数及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