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别嘌醇治疗痛风的不良反应分析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9:24)

文章正文

    别嘌醇(Allopurino)是天然次黄嘌呤的同分异构体,对黄嘌呤氧化酶有抑制作用,它可阻止黄嘌呤和次黄嘌呤氧化成尿酸,从而具有降低血尿酸及治疗痛风的作用。由于其作用不受肾功能影响,因此对痛风、尿酸性肾病及防止肾脏尿酸盐结石的形成具有较好疗效。但其在长期应用中,亦有不良反应发生,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系30例1999年~2003年7月就诊的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8例(93.4%),女性2例(6.6%);年龄在32a~74a之间。所调查患者在急性期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多为单关节红肿剧痛,而全身症状较轻,因此常被误诊为“丹毒”、“感染”、“关节炎”等;在间歇期可未见任何症状。患者大多有痛风结节、局部肿胀的症状,血尿酸含量均升高,最高者超过700umol/L。给予别嘌醇,0.1~0.3g/d剂量,间歇式持续用药。

2   药品不良反应

2.1 肝脏损害:共有4例(13.3%)出现单项谷丙氨酸转移酶(GPT)升高,均为200-240IU/L,经停药或保肝药治疗(益肝灵、肝泰乐)后好转,lmo左右均恢复正常。

2.2 胃肠道反应:共有5例(16.7%)出现恶心、腹痛、大便秘结、食欲下降症状,多在用药早期发生。未见有消化道出血者。

2.3 血液系统:共有1例(3.3%)出现白细胞减少,停药后即恢复正常。未见发生血小板减少者。

2.4 过敏反应:共有3例(10%)出现过敏性皮炎,经间歇用药或停药逐渐恢复。未见发生严重的剥脱性皮炎者。

3   讨论

    原发性痛风是一种终生性代谢疾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且治疗措施较少,别嘌醇是最早用于治疗痛风、抑制尿酸生成的有效药物。上述不良反应,尤其是对肝脏及消化道的影响值得重视,临床上曾有别嘌醇致急性肝损害的报道,其原因可能是对肝细胞直接的破坏作用和间歇代谢的影响,损害较严重者,肝功能需较长时间方能恢复。有肝病者应慎用此类药物,发现患者有肝功能异常时,应及时停药并进行保肝治疗。由于别嘌醇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胃溃疡及胃炎患者应慎用以防止消化道出血。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患者肝功能及注意胃肠道反应。文献报道,该药易引起药物疹,以皮疹发生率高,可高达15%。嗜酸性白细胞升高,皮肤可发展为上皮坏死,溶解和剥脱性皮炎等,严重者可发生肝肾功能衰竭、急性肝细胞坏死,可诱发全身性脉管炎等。本组有过敏者3例,临床表现为皮疹,但未出现剥脱性皮炎、发热及肾功能障碍。本组并未见有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与调查病例数较少有关,但有1例白细胞减少,未见有血小板减少者。文献报道,别嘌醇可抑制骨髓,亦可造成溶血现象。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复查血象。由于别嘌醇能抑制黄嘌呤转变为尿酸使体内黄嘌呤增加,而黄嘌呤在尿中溶解度很低,易沉积在肾脏并引起黄嘌呤结石。另外,长期用药还可引起碘代谢紊乱。所以,临床应及时根据患者病情及化验结果调整剂量或联合用药,以期在有效地降低血尿酸水平的同时,缩小结节,防止黄嘌呤结石等不良反应发生。服用本品期间应多饮水,并使尿液呈中性或碱性以利尿酸排泄。在与6一巯嘌呤联合应用时,可使后者分解代谢减慢而毒性增加,故应注意减量。本品不能与氯化钙、维生素C联合应用,因其可增加肾脏中黄嘌呤结石的形成。




上一篇:老年痛风特点 下一篇:高尿酸血症的危害不仅仅是痛风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