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魏合伟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9:54)

文章正文

 

  痛风( 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血尿酸升高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关节的急慢性炎症、痛风石( tophi)、泌尿系结石及痛风性肾病。因本病病因病机复杂,病情缠绵难愈,临床疗效难以令人满意。魏教授认为本病由于肾、脾、肝功能失调致血中蕴热,浊毒瘀滞而不得排泄,初始末甚可不发病,积日累久,瘀滞愈甚,或逢外邪,饮食不调,劳累过度等诱因终使热毒瘀结而发,骨节红肿热痛,久之深入筋骨,形成痛风结节,甚则关节僵肿畸形,或累及脏腑,变生他症,而危及生命。其病机关键是血热浊瘀,痹阻经络。魏教授治疗上衷中参西,相兼并用,重视病机,分期论治,筋骨并重,防治结合,灵活变通。

1  充分认识病机、注重四诊合参

  中医学对“痛风”病名的记载首见于金元时期朱丹溪的《格致余论•痛风论》,但古代医家早就对此病有所认识及论述,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当属古代“历节病~白虎历节”“脚气病”“痛风”等范畴。导师魏教授临证之多,诊病细微,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大多数患者急性期都表现出实热证候,证见关节疼痛剧烈,红肿明显,扪及局部灼热,痛不可触,屈伸不利,得冷痛减,遇热加重,口干口苦,尿少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而急性期过后往往局部热象不明显,但根据患者舌苔、脉象及全身证候,表现出“余热内伏”的症侯,证见关节痛减,肿或不肿,局部皮色不红,或皮肤紫暗,扪之发热或正常,日久关节畸形僵硬,或口千欲饮,或尿黄,或大便秘结,舌质暗红,苔黄,脉数。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痛风论>中说:“彼痈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抟,热血得寒,迂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

  根据朱丹溪所言“血受热已自沸腾”,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魏教授认为其病因在于“热”,病机则为“血受热”,急性期表现为实热证候,而间歇期则表现为“余热内伏”的症侯。此外,广东地处于岭南地区,多湿热,且久病多瘀,怪病多痰,发病亦有所夹杂。

  临床上,魏教授注重中医四诊合参,对首诊患者更加强调全面、细致地诊查,询问病史,发现有无痛风结节及肾脏结石等,详细了解病程情况,结合辅助检查,如X线片、B超、血常规、血尿酸、肾功能等,以便更好地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如关节或软组织感染导致的局部红肿热痛,应避免漏诊、误诊。而且当今之人对于常见病有一定的认识,或曾盲目就医,其来诊肘认定自己就是患痛风病,定不能不经过详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就轻易下“痛风”诊断,一旦误诊,延误病情。

2  强调分期论治辨明标本缓急

    魏教授认为,发病急,肿痛甚,体质壮实者以标实为主;病程长,肿痛轻,体质虚弱者常表现虚实夹杂。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可将其分为急性期和间歇期进行辨证论治。临床上患者因肿痛难忍,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前来就诊,辨为实证,当务之急应以清热凉血、解毒驱邪为主,使用经验方“清热凉血方”辨证加减治疗(以水煎服,每日1剂,服用l周)。急性期可辅以依托考昔,该药功能主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每次120 mg,每日1次,一般连续服用3天,以迅速缓解急性发作的症状,减轻患者疼痛为目的;而间歇期则继续按照“清热凉血方”辨证加减(以水煎服,每日1剂.4周为l疗程),同时辅以别嘌醇,调理体质,减少体内尿酸形成,使尿酸维持在较低水平,防止因尿酸波动,结晶盐析出导致痛风的急性复发。

  痛风为体内瞟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过多或者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慢性疾病,魏教授认为“血受热而化浊毒”始终贯穿发病全程。主张用药宜凉润平和之品为主,凉而不过寒,润而不过腻;不宜重用苦寒俊猛之品,恐其过分伤正,得不偿失。笔者跟随导师多年临床实践,导师魏教授所用中药方为其临床经验方清热凉血方,组方为:蒲公英、紫花地丁、瞿麦、茵陈、赤芍、白术、茯苓、陈皮、黄柏、知母、甘草等。总治疗原则为清热凉血,再根据不同症候加以利湿、化浊、活血、健脾、益气、补肝肾等。

  蒲公英性清凉;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症;地丁长于退热,血热壅滞、红肿掀发之外疡宜之,故两药共为君药,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散结的作用;瞿麦,味苦,寒,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下闭血,起到清热利水,破血通经的功效;茵陈主清热利湿、退黄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等作用;瞿麦与茵陈两者共为臣药,起到清热利湿,通经利尿之效,排出血中浊毒;赤芍,《名医别录》言其“主通顺血脓,散恶血,逐贼血”,本品苦微寒,既清血分实热,又散瘀血,以清血分瘀热祛邪止痛;朱丹溪谓:“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宜常养其阴,阴与阳齐,则水能制火,斯无病矣。”故方中用黄柏、知母苦阴之品,滋阴降火,平相火而保血中真阴,且黄柏清热燥湿,以除湿热下注之红肿热痛。然湿热虽下注,其本在脾,以白术、茯苓、陈皮三药合用健脾燥湿,同时防止君药寒凉伤胃之弊,又合黄柏苦寒沉降,清下焦湿热,解湿热疮毒,诸药相合清流洁源,标本兼顾;甘草作为使药,有解毒功效,既防止君药苦寒败胃,又可缓和上药辛燥之性。以上诸药合用使阴分之热毒清解而消,又能使血中之湿热利尿而去。然病多有夹杂,临证时需辨证加减。瘀热重者加金银花、丹参、牡丹皮;湿热重者加赤小豆、龙胆草;阴虚重者加生地、山茱萸、白芍、麦冬;痛风石者为湿瘀成痰加半夏、制南星、威灵仙、地龙;关节僵直变形剧痛者,为久痛入络,痰瘀凝结,需加虫类搜剔,如全蝎、蜈蚣、地龙;日久不愈,腰膝酸软者,为久病及肝肾,加怀牛膝、杜仲、续断。不同证型均可配合凉血止痛膏药(经验配方:大黄、黄芩、黄连、黄柏、冰片等)外敷,每日1至2次,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同时,必须重视饮食方面的调理,少食或禁食肥甘厚味之品。

3  师古不泥中西结合

  魏教授临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中西合璧,每获良效,但部分以膝关节肿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因为诊治延误或不及时,可能经长期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症状反复发作。

  临床上发现患者从第一次痛风急性发作,到慢性痛风石期的形成,病程长短不一。当体内痛风结石形成,大量的尿酸结晶就会开始沉积在关节腔内组织,产生滑膜炎症,使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功能活动及生活质量,此时可考虑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关节镜下表现一般可呈滑膜肿胀增厚,白色结晶物呈点状、片状甚至成堆沉积在关节腔内的组织表面。手术采用髌下内、外侧入路,首先用大量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对膝关节腔灌洗,将炎症物质冲洗出来;检查关节腔内各组织结构有无异常及损伤(如软骨、半月板),利用射频气化刀清理关节面的痛风结晶,刨削器将尽可能刨除增生并沉积有尿酸盐结晶的滑膜。如果使用刮勺在机械清理沉积在软骨、半月板、韧带表面的乳白色结晶时,应该注意强行清理易造成关节组织的损伤。术中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将关节腔内碎屑进行冲洗干净,对合并有半月板撕裂、软骨损伤的一并处理,术后坚持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

  针对关节镜术后的常规处理,使用棉花腿对患肢适度加压,并配合患膝冰敷,l天3次,每次20分钟,持续l周,以达到止血消肿和减轻疼痛的目的。垫高患肢,息膝制动1周,嘱患者多活动足趾,并练习踝泵、直腿抬高及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等,利于患肢消肿,并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鼓励早期功能锻炼,逐渐加强力量与频率;术后1周开始于床上逐渐练习患膝伸屈活动;进行了半月板缝合、成形或者软骨损伤经过修整治疗的患者,术后4周才开始部分负重锻炼。必须强调的是,术后饮食调理极为重要,应限制膏粱厚味、忌酒、咖啡、海鲜、动物内脏及酸性食物,饮食宜清淡,多饮水,碱化尿液,以增强尿酸浊毒的排泄。避免饮酒、吃海鲜、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

  痛风性关节炎晚期,受累关节呈非对称性不规则肿胀,进行性强直、僵硬,以及持续性疼痛,广泛破坏并有较大皮下结节形成,终致病变关节畸形而丧失功能,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膝关节。目前,关节镜手术虽然可以清除关节中沉积的尿酸盐结晶,但是不能矫正关节的畸形和恢复关节的功能,魏教授利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晚期痛风性膝关节炎,亦取得良好疗效。

4坚持中医“治未病”思想.重视防治结合

  导师魏教授重视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指导意义,亦主张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及防变的原则。

  在无症状高尿酸体质期,患者并没有发作关节炎、痛风石的情况,由于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常不被患者所重视。长期处于高尿酸体质后,在诱因(外伤、大量饮酒、药物、感染、暴饮暴食等)的作用下,随时会诱发急性痛风发作。将“治未病”的思想运用到实践中来,在急性痛风发作之前,有效地控制血清中尿酸的水平,可以减少急性痛风的发生率。魏教授认为,此阶段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但临床上多见患者体型偏胖,或口苦口干,或头昏如裹,或食欲偏差,或痰多,或肢体困重,或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辨证为热邪内伏,兼夹有痰、湿、浊、毒等邪气,可采用“清热凉血方”辨证加减(以水煎服,每日l荆,4周为l疗程),起到清热凉血,利湿祛痰,排泄浊毒之功效,使邪有出路,防止邪气痹阻经络,从而达到预防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的目的。

  在痛风发作阶段,魏教授强调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防止远期并发症(如痛风石、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等)的发生,“既病早治、防变”是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所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缓解后,常常复发,复发的频率和程度因个人体质差异不同。若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间歇期逐渐缩短,发作次数增多,症状持续时间延长,经久不愈,将逐渐形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可使关节肿胀畸形,痛风石形成,尿酸盐沉积于内脏表面,引起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心脑血管疾病等。将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到此阶段,强调早期系统治疗,可减少复发,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复发,保护内脏避免受损害。

5  主张筋骨并重、动静结合

  魏教授亦重视非药物疗法,功能锻炼不可缺或,强调筋骨并重、动静结合的指导原则。他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除了应该充分认识其病因病机,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洽之外,临床上指导患者积极进行相关功能锻炼,效果相得益彰。痛风急性期疼痛较剧时,强调休息静养,需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尽量保护受累部位免受损伤;同时避免行走、站立时间长、用力过度等,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急性期过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不痛,或活动不适感,此阶段可通过手法治疗(推拿、按摩等)及自主功能锻炼,嘱患者进行患肢不负重或部分负重练习,加强踝蹦、直腿抬高、股四头肌静力锻炼,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加强肌肉的保护作用,减少关节粘连而致活动障碍。

  痛风常常会引起下肢足、踝、膝等关节肿痛,这让不少患者因为疼痛而拒绝运动。其实痛风并非运动的禁忌证,相反适当的运动还是治疗痛风必要的辅助措施,因为有助于尿酸的排泄,缓解痛风的症状。多数痛风患者合并有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病症,运动也有助于控制体重、调节血脂、降低血压、改善胰腺和心肺功能等作用。魏教授认为痛风患者运动宜少量多次,不宜过急、过猛、过度,应从少量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与运动时间。每周运动2—3次.每次20分钟左右,少量出汗为宜。因为运动强度过大而导致体内的乳酸过多,进而抑制肾脏排泄尿酸,而诱发痛风。魏教授同时认为痛风患者不能过度疲劳,劳倦的身体抵抗力下降,且剧烈运动使出汗增加,血容量、肾血流量减少,尿酸、乳酸等排泄减少,亦可诱发痛风。魏教授认为散步、慢跑、骑车、游泳等运动最适宜痛风患者锻炼。运动前应该充分热身,运动前后要注意补充水分,如果运动过程中出现轻微的关节炎发作等痛风症状时,要立即停止运动,避免加重损伤。

  综上所述,魏合伟教授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思路清晰而且针对性强,师古不泥,中西合璧,灵活施治,使患者每每受益,其临床经验应值得借鉴。

 




上一篇:吴铁泄浊化瘀痛风汤治疗痛风 下一篇:南征教授诊治消渴痛风经验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