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陈秋教授痛风方治疗痛风小议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9:52)

文章正文

 

    痛风是嘌呤类物质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而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软组织的代谢性疾病。痛风急发时,患者症状明显,疼痛难忍。虽然临床已有一些防治痛风,使痛风症状改善的西药,但更多临床资料表明,由于现有药物的限制,不良反应较多,以及治疗药物的品种少,导致药物选择受限,痛风不能很好地控制,因此,从中药天然药物探索开发高效低毒治疗痛风的新药是研究的热点。

1 病因病机

    痛风在中医学中属痹证,多将痛风归于热痹、着痹、历节等病的范畴。朱丹溪(格致余论>云。痛风者,大率因血热已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博,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  《丹溪心法》云:“肥人肢节痛,多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而痛,瘦人肢节痛,是血虚。“而张景岳之《景岳全书》中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故痛风多为湿浊、痰瘀、血虚等病理因素引起。而结合痛风好发人群及发病诱因,其基本病机为素体肝肾阴虚,筋脉失养,复加思虑伤脾,伤食伤胃,运化失职,滋生湿浊,内蕴化热,煎津成痰,久则入络为瘀。在此基础上,兼以感受外邪或过度疲劳,浊邪凝聚,气机逆乱,痰瘀相并,气滞血瘀而发病。痛风急发之病人多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口干口渴,面红目赤,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数等一派热象。所勇门认为本病为湿热痰瘀。刘友章教授认为痛风病机关键是湿、热、痰、瘀,强调急性发作期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川。邓运明教授认为本病以脾胃失和,湿热痹阻为标,多采用清热化湿,益气健脾为治法旧。

2 痛风方方义

    陈秋教授结合痛风病理因素等情况,认为痛风多为湿浊痹阻脉络,痰浊入络为瘀,痰瘀互结而发,故拟定痛风方治疗痛风病急性发作之病人。痛风方组成如下:苦杏仁、白豆蔻、黄柏、黄连、秦艽各12g,石膏、薏苡仁、地龙各30 g,砂仁、黄芩、白芷各10g,川牛膝、苍术、海桐皮、延胡索各15g。痛风病急性发作之患者,陈教授认为以清热解毒,化湿健脾为主,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为辅。此方由三仁汤、四妙散及黄连解毒汤三方化裁合成。方中取黄芩清上焦之火,黄连清泻心火,黄柏寒以清热,其性沉降,长于清下焦之湿热,三药共奏燥湿清三焦之热,辅以石膏清热泻火(清气分实热、肺胃实热),共为君药。方中苦杏仁宣利上焦肺气;白豆蔻、砂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性寒,淡渗利水而健脾,使温热从下焦而去,四仁合用,配合苍术之辛散苦燥,长于健脾燥湿,宣通三焦,是为臣药。地龙、延胡索活血通络,行气止痛,海桐皮、白芷、秦艽祛湿舒经活络,消肿止痛,是为佐药。方中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是为使药。  《本经逢源》曰:  “丹溪言牛膝能引诸药下行”,故牛膝在本方中也作为引经药使用。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利湿健脾,化瘀止痛之功,其组成各药之间相互配伍,升清降浊,使湿热痰瘀消除。

    其中方中四妙散(黄柏、川牛膝、苍术、薏苡仁)在诸多文献中提及对于治疗痛风发作有明显疗效。四妙散载于《成方便读》,四妙散为二妙散加牛膝、薏苡仁而成,在《丹溪心法》卷四提及二妙散“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四妙散具有清热利湿、舒筋壮骨的功效,主要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瘘证,足膝红肿热瘸,筋骨疼痛等,是治疗痹证的经典方。近年来,有不少关于四妙散及其加味应用的临床研究报道,研究表明其可以明显改善或消除风湿热痹患者的一些临床症状响。痛风急发之根本为热毒,故加重清热解毒之力量,方中在运用黄柏的基础上,加用黄芩清上焦之火,黄连清泻心火,使清热解毒效用增强,并不仅仅限于下焦热毒,清利三焦热毒:因患者痛风急发之诱因多为外邪侵袭,故在此基础上,加用清肺胃实热之石膏,可使患者迅速缓解症状。方中包含三仁汤中三仁,三仁汤为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常用方剂,三仁汤中三仁为君,三仁合用,宣通三焦,并于此方中配合砂仁,砂仁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泻之效用。痛风之根本为患者素体肝肾阴虚,思虑伤脾,其本在于肝肾,其标在于脾,故着重芳香化漫,行气宽中之效用,顾护脾胃,以达到标本兼顾之效果。

3 现代研究

    在现代研究中,四妙散抗炎镇痛实验结果表明,四妙散对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及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其可以抑制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渗出性水肿为主的急性炎症早期反应喇。此外其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延长热刺激小鼠痛阈值,表明四妙散对不同刺激引起的疼痛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缓解临床炎症反应引起的疼痛。陈光亮等研究加味四妙散对动物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发现四妙散能明显改善微晶型尿酸钠(MUS)诱导的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关节肿瘤坏死因子d (TNF-d)和前列腺素E2<PGE2)合成与释放有关。三仁汤中三仁在此方的主要运用为清热化湿行气之效用,而湿热证为中医之常见证型。陈爽白等运用三仁汤对漫热证大鼠模型进行治疗,证实运用三仁汤有效,提示三仁汤对于清利湿热有特殊效用。关于黄连解毒汤的研究中,钱智磊等运用小鼠复制火热证脑缺血模型成功后,予黄连解毒汤,提示黄连解毒汤可能具有抗炎作用,并与传统中医认为其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功效一致。黄芩、黄柏、黄连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组胺、抗炎镇痛等效用。石膏的多项研究提示其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对于急发的痛风有明显缓解作用,并具有抗炎、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免疫促进等作用。砂仁在现代药理研究中提示,其不仅仅能抑制胃酸分泌,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并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4 临床运用

    关某,男.56岁,农民,2014年5月4日初诊。6月前患者因感受风寒,出现乏力,手指、手背肿痛,以夜间痛为甚。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嗜酒。患者未予以重视,未行特殊治疗。平寨饮酒后或劳累、受寒后,自觉疼痛症状加重,故偶服用布洛芬、止痛片等,疼痛时轻时重。3月前,患者手背出现坚硬结节,红肿热痛,疼痛难忍,以止痛片口服止痛,病情有所缓解。现患者手背出现多个坚硬结节,结节交替生长,寻求中医治疗,于陈教授门诊诊治。辅助检查:血尿酸566umol/L。查体:右手多个痛风石,最大约5 cm×5 cm,最小约2 cm×3cm,交替生长,红肿热痛,皮温升高。现口干、口苦,手指、手背疼痛较剧烈,眠差,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数。辨证为湿热痰浊瘀阻,治疗予以清热解毒,利湿舒筋,活血通络。拟方:痛风方。患者服药1月后病情明显好转,疼痛减轻,复查血尿酸469umol/L,后患者予以别嘌醇及继续中药原方口服,2月后患者症状消失,血尿酸接近正常。

 

 




上一篇:孟祥震论治痛风性关节炎经验 下一篇:宋立群教授治疗痛风验案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