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 述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是嘌呤物质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浓度增高而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血尿酸过高时,尿酸以钠盐形式沉积于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性反应。祖国医学亦有痛风之病名,相当于痹症、历节、脚气。
2 临床表现
急性发作时多以足趾,踝关节,手指等关节疼痛剧烈肿胀为主;慢性期多为慢性关节炎,痛风石,尿结石,痛风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肺损伤,心脏病等并发症。常因饮食不当,气候变化,外伤,外感等而诱发或加重本病。春夏易发,男多于女,高血压患者多见本病发生。
3 临床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血尿酸增高可明确诊断。临床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3.1 湿热阻滞型(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
3.2 寒湿凝滞型(以局部肿胀疼痛不移为主);
3.3 痰瘀阻痹型(以局部肿胀刺痛变形,痛风石为主)。
4 治疗原则
祛风除湿通络透膜,活血祛痰散结止痛。
5 方 药
痛风丸:川贝母20g,浙贝母20g,黄柏10g,知母10g,土茯苓20g,透骨消30g,全蝎6g,脆蛇10g,蜂房10g,黄芪60g,杜仲20g,路路通15g,丝瓜络10g,萆薢12g,甘草6g加减。
5.1 湿热阻滞者加防己15g,冬瓜皮30g。
5.2 寒湿阻滞者加淫羊藿15g,仙茅10g。
5.3 痰瘀凝滞者加血木通15g,松针15g,淮牛膝15g。
6 按 语
痛风之痛刻骨铭心,临床发病率日增,治疗往往效差时长,此乃伤膜蚀骨之骨膜酸化之症,发病症见三高(血尿酸高,白细胞高,血沉高),每因感冒或外伤后或饮食违忌而复发或加重。西药服用仙水仙碱、别嘌醇、丙磺舒之类,往往是先有效而渐致无效,病家痛苦缠身,医家痛心棘手。怪病多从痰治,颃症多究痰因,治结主治痰,痰散结亦散,痛风多为痰郁气结,血行受阻,痛由内生蚀骨损膜所致,实非所“风”。病久伤肾,易并发尿路结石或致肾衰,形成痛风节结或痛风石等。用大剂量透骨草、脆蛇、川贝母透骨里膜间之邪于外,逐痰软坚散结以达病之所。本人用师传密验方痛风丸治疗本病12 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治愈10 例,治愈率为83.33%,总有效率为100%,经门诊随访12 个月复发2 例,复发率为10.6%。发病时先服中药9 剂,缓解后再用10 剂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菜籽大小,烘干,真空袋装备用。5g/次,3 次/d,温开水下,连服12 个月。痛风多不发作,少数发作症亦轻微,痛风结节多数消散变平软,病重者亦有效,病轻时间较短者疗效显著。忌口(含嘌吟高的食物如:海鲜,酒类,肉类,黄豆,花菜,竹笋等),口宜(如罗卜,冬瓜,山药,芹菜等),防外伤外感等减少发病以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