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或皮下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上表现有高尿酸血症,急、慢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严重者形成痛风性肾病等。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逐步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健康。近几年笔者运用以软坚散结消石法为主,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止痛为辅的方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1 治疗方法
1. 1 基础治疗 两组均低嘌呤饮食严格限制高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肉汤、海鲜、骨髓及豆制品等,避免外源性嘌呤摄入过多; 同时口服碳酸氢钠片1g,每日3 次,碱化尿液; 并嘱大量饮水,每天饮水量2000~ 3000ml。嘱患者戒烟酒,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过度劳累、紧张、受寒。
1. 2 药物治疗 治疗组给予软坚散结消石药,以金钱草、海金沙各30g,白芥子20g,海藻20g,穿山甲10g等为主药,并配合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止痛药,土茯苓30g,薏苡仁20g,红花、赤芍各15g,山慈菇、泽泻、延胡索各20g 等。用法: 水煎服,每日1 剂。每次取水500~ 800ml,文火煎药,煎汁至200ml,3 煎混合后,分3次,早中晚各1 次口服。配以洛索洛芬钠片[第一三共制药( 上海) 有限公司]60mg,每日3 次口服。对照组予洛索洛芬钠片[第一三共制药( 上海) 有限公司]60mg,每日3 次口服。两组均7 天为1 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 讨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的范畴。目前中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有三方面:第一,与脏腑辨证的关系。若平素饮食醇酒煎炸,使脾胃不和,运化失职,清浊不分,可致湿热内蕴,流注经络关节而发; 肾主水液,若禀赋肾虚,不能温化水液,致湿邪内停,积郁化火,可下注关节而发; 随着年龄增长,肝主疏泄功能减退,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内停,也可湿热下注关节而发。由此可知肝脾肾亏虚,水液代谢紊乱,致湿热蕴结,下注关节可发为痛风。第二,与浊毒的关系。当代名医朱良春提出: “痛风是风非风,责诸浊毒瘀滞”。陈德济教授指出,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体内“垃圾”的堆积导致了痛风的发作,体内“垃圾”中医称为“浊毒”,浊毒内聚是痛风发病的关键因素。第三,与痰瘀的关系。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积湿成痰,痰瘀互结阻于关节,阻碍气机运行而成“痹”,导致痛风关节炎反复发作。
众所周知,中医在临床上采用软坚散结、消石排石的方法治疗尿路结石、胆结石、胃结石等疾病均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笔者根据异病同治的理论,采用软坚散结消石法治疗由于痛风石( 尿酸盐结晶) 沉积在患者关节、滑膜、骨骼等处而导致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也收到满意疗效。本方由中医辨证与辨病理论相结合,并结合中药现代药理研究成果选药组方而成。金钱草、海金沙利尿通淋,消肿止痛,消石化石; 白芥子、海藻化痰软坚散结,消肿止痛; 红花、赤芍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穿山甲活血化瘀止痛,散结消痈; 土茯苓、薏苡仁清热利湿,通利关节; 泽泻渗湿利水消肿; 山慈菇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延胡索行气止痛活血。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金钱草提取物能显著地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尿酸水平,高、中、低剂量组血尿酸水平均降至正常范围,具有良好量效关系。金钱草还可以增加尿量,增强输尿管的蠕动性;调节pH 值; 有抗炎、镇痛、免疫抑制、抗氧化、抗菌、抑制结晶形成的功能。金钱草能改善局部酸性环境,有利于痛风石的降解。白芥子醇提取物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早期的水肿和渗出。海藻的提取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凝血、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山慈菇含秋水仙碱成分,能有效缓解痛风发作。泽泻能增加血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薏苡仁含薏苡素有抗炎镇痛的作用,还能增加血流量及促进血尿酸排泄。土茯苓有抗炎镇痛、利尿的作用,促进血尿酸排泄。穿山甲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延胡索含生物活性碱,能中和尿酸、清除尿酸沉淀。诸药合用,共奏软坚散结消石,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本观察表明,运用以软坚散结消石法为主,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止痛为辅的方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不仅能快速控制病情、消肿止痛,而且还能于急性期内降低血尿酸,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也无因血尿酸下降造成的关节不适,达到标本同治,弥补了西药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不能用降尿酸药物的不足。本药安全性高,尤其是那些对西药副作用不能耐受或过敏者也可以使用,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较为理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