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种由单钠尿酸盐沉积形成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和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物的减少造成的高尿酸血症直接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该病多发于中年男性,目前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可分布于世界各地,与种族、饮食、饮酒和职业等因素有关。痛风主要分为高尿酸血症期、急性期、间隙期和慢性期,急性痛风患者在发作之前没有较为明显的症状,或者仅有疲乏、全身不适和关节刺痛等症状。对于该病的治疗,西药治疗虽有效果,但是副作用也较为明显,患者不容易耐受,并且有较高的复发率。通过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痛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 治疗方法
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1)湿热郁结型:采用清热解毒、化瘀通络法。处方:黄柏、苍术、蒲公英等各20 g,土茯苓、丹参、银花藤各30 g,牛膝、赤芍各15 g,红花、地龙各10 g,甘草5 g。(2)瘀热阻滞型:采用祛痰化瘀、搜风清热法。处方:甲珠、地鳖虫、红花等各20 g,防己、威灵仙、土茯苓、金银花藤各30 g,陈皮、地龙、法夏各10 g,蜈蚣2条。(3)痰浊阻滞型:采用化痰泄浊、祛瘀通络法。处方:薏苡仁30 g,独活、防风、苍白术、陈皮、当归等各15 g,茯苓20 g,羌活、桂枝各10 g,细辛5 g。(4)肝肾阴虚型:采用滋阴补肾、活血化瘀法。处方:桑寄生、忍冬藤、络石藤各30 g,生地黄、骨碎补各20 g,地骨皮、白芍、川续断各l5 g,黄柏、知母、红花、桂枝各10 g、制乳香、制没药各6g。
以上4种类型所有药材均浸泡20 min,加水1000 mL,煎30 min,取汁250 mL,早晚各1次,30 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饮食宜清淡,禁饮酒及食用动物内脏,注意卧床休息。
3 讨 论
痛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过食膏粱厚味,醇酒肥甘,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致使湿热内生,蕴积于中焦,湿热阻滞日久,阻遏气机,血行不畅,炼液成痰,日久成瘀。湿热聚于肌肉关节,关节红肿热痛;痰瘀流注,形成结节痰核。湿热、痰浊、瘀血交互影响,至使痛风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在各种类型的痛风中,最常见的是痛风性关节炎,其急性期具有骤然发作,剧烈疼痛的特征,常是患者就医的原因。在急性期,宜化瘀通络,清热利湿,所选处方中金银花、龙胆草、牡丹皮、土茯苓、赤芍均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车前草、茯苓、生薏苡仁等具有清热祛湿之效;鸡血藤、当归及丹参化瘀通络;木瓜、丝瓜络祛风通络。诸药合用,则气血可运行无阻。对于那些常年往复发作,辨证属于脾肾亏虚,血瘀阻络者,应宜补肾健脾,此型患者选用处方中,白芍、苍术、白术健脾;川续断、狗脊益肾;车前草、法半夏、生薏苡仁泽泻祛湿;丹参、牛藤、桂枝化瘀;秦艽、威灵仙祛风通络。诸药合用,可祛湿化瘀通络。在治疗上,西药虽疗效确切,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病情,而且有一定毒副作用(损伤肝、肾,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不宜长期服用。中医治疗具有针对性,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予以治疗。除外中医可以有效做到清热、解毒、搜风、祛瘀、化痰、补虚。
患者在患病期间要注意饮食、情绪、锻炼等各方面的合理调节。患者应多摄入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需取低脂、盐分较少、易消化的食物,平时多注意食用水果、蔬菜、蛋类和鱼类,食物以清淡为主,烟酒的摄入量要控制。日常生活中要进行定期的运动,以利增强体质。